跳至主要內容

ES6标准入门


ES6标准入门

ES6是下一代JavaScript语言标准的统称,每年6月发布一次修订版,迄今为止已经发布了3个版本,分别是ES2015ES2016ES2017
本书根据ES2017标准,详尽介绍了所有新增的语法,对基本概念、设计目的和用法进行了清晰地讲解,给出了大量简单易懂的示例。

本书为中级难度,适合那些已经对JavaScript语言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可以作为学习这门语言最新进展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参考手册供大家随时查阅新语法。

增加了超过30%的内容,完全覆盖了ES2017标准,相比第二版介绍了更多的语法点,还调整了原有章节的文字表达,充实了示例,论述更准确,更易懂易学。

简介

ECMAScript VS JavaScript

前者是后者的规格,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实现(另外的 ECMAScript 方言还有 JScriptActionScript)。日常场合,这两个词是可以互换的。

ECMAScript2015 VS ES6

ES6 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个泛指,含义是 5.1 版以后的 JavaScript 的下一代标准,涵盖了 ES2015、ES2016、ES2017 等等,而 ES2015
则是正式名称,特指该年发布的正式版本的语言标准。本书中提到 ES6 的地方,一般是指 ES2015 标准,但有时也是泛指“下一代
JavaScript 语言”

Babel转码器

Babel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 ES6 转码器,可以将 ES6 代码转为 ES5 代码,从而在老版本的浏览器执行。这意味着,你可以用 ES6
的方式编写程序,又不用担心现有环境是否支持。

// 转码前的箭头函数
input.map(item => item + 1)

// 转码后
input.map((item) => {
  return item + 1
})

安装Babel

## 本地安装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core

配置文件.babelrc

Babel 的配置文件是.babelrc,存放在项目的根目录下。使用 Babel 的第一步,就是配置这个文件。

{
  "presets": [],
  "plugins": []
}

presets字段设定转码规则

# 最新转码规则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preset-env

# react 转码规则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preset-react

下载完成后,可以将规则键入到.babelrc文件中

{
  "presets": [
    "@babel/env",
    "@babel/preset-react"
  ],
  "plugins": []
}

let和const命令

let命令

ES6 新增了let命令,用来声明变量。它的用法类似于var,但是所声明的变量,只在let命令所在的代码块内有效。

// 函数内部定义变量
function test() {
  const a = 10
  const b = 1
}

// 输出报错,let块级作用域
console.log(a)

// 输出1
console.log(b)

不存在变量提升:

var命令会发生“变量提升”现象,即变量可以在声明之前使用,值为undefined

let命令改变了语法行为,它所声明的变量一定要在声明后使用,否则报错。

// var
console.log(test) // 输出undefined
var test = 2

// let
console.log(err) // 输出ReferenceError错误
let err = 1

暂时性死区:

只要块级作用域内存在let命令,它所声明的变量就“绑定”(binding)这个区域,不再受外部的影响。

ES6明确规定,如果区块中存在let和const命令,这个区块对这些命令声明的变量,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封闭作用域。凡是在声明之前就使用这些变量,就会报错

代码块内,使用le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这在语法上,称为“暂时性死区”(temporal dead zone,简称 TDZ)。

// 在let命令声明变量tmp之前,都属于变量tmp的“死区”。
if (true) {
  // TDZ开始
  tmp = 'abc' // ReferenceError
  console.log(tmp) // ReferenceError

  let tmp // TDZ结束
  console.log(tmp) // undefined

  tmp = 123
  console.log(tmp) // 123
}

ES6 规定暂时性死区和letconst语句不出现变量提升,主要是为了减少运行时错误,防止在变量声明前就使用这个变量,从而导致意料之外的行为。
这样的错误在ES5 是很常见的,现在有了这种规定,避免此类错误就很容易了。

总之,暂时性死区的本质就是,只要一进入当前作用域,所要使用的变量就已经存在了,但是不可获取,只有等到声明变量的那一行代码出现,才可以获取和使用该变量。

不允许重复声明:

let不允许在相同作用域内,重复声明同一个变量。

// 报错
function func() {
  // let a = 10;
  // var a = 1;
}

// 报错
function func() {
  // let a = 10;
  // let a = 1;
}

当然这样写是不报错的,但不建议

function func(arg) {
  {
    let arg
  }
}

func() // 不报错

块级作用域

ES5 只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没有块级作用域,这带来很多不合理的场景。

// 循环结束后,变量i并没有消失,泄露成了全局变量。
const s = 'hello'

for (var i = 0; i < s.length; i++) {
  console.log(s[i])
}

// 输出5
console.log(i)

letJavaScript 新增了块级作用域。ES6 允许块级作用域的任意嵌套。

// 报错情况
{
  {
    {
      const instance = 'test'
    }
    // 此时并没有变量名instance,输出会报错
    console.log(instance)
  }
}

// 正常情况
{
  {
    const instance = 'test'
    {
      // 与上面的instance互不影响
      const instance = 'test'
    }
  }
}

块级作用域的出现,实际上使得获得广泛应用的匿名立即执行函数表达式(匿名 IIFE)不再必要了。

// IIFE 写法
(function () {
//   var tmp =
//    ...
//    ;
//    ...
}())

// 块级作用域写法
{
//   let tmp =
//    ...
//    ;
//    ...
}

块级作用域和函数声明:ES5 规定,函数只能在顶层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之中声明,不能在块级作用域声明。

// 按照 ES5 的规定以下情况都是非法的。
// 情况一
if (true) {
  function f() {

  }
}

// 情况二
try {
  function f() {

  }
}
catch (e) {
  // ...
}

ES6 引入了块级作用域,明确允许在块级作用域之中声明函数

ES6 规定,块级作用域之中,函数声明语句的行为类似于let,在块级作用域之外不可引用。

function f() {
  console.log('outside')
}

(function () {
  if (false) {
    // 重复声明函数f
    function f() {
      console.log('inside')
    }
  }
})

// 运行会得到“inside”,因为在if内声明的函数f会被提升到函数头部,实际运行的代码如下。
// ES5 环境
function f() {
  console.log('outside')
}

(function () {
  function f() {
    console.log('inside')
  }

  if (false) {

  }
  f();
}());

ES6 就完全不一样了,理论上会得到“I am outside!”。因为块级作用域内声明的函数类似于let,对作用域之外没有影响。但是,如果你真的在
ES6 浏览器中运行一下上面的代码,是会报错的,这是为什么呢?

// 浏览器的 ES6 环境
function f() {
  console.log('outside')
}

(function () {
  if (false) {
    // 重复声明一次函数f
    function f() {
      console.log('inside')
    }
  }
  f()
}())
// Uncaught TypeError: f is not a function

上面的代码在 ES6 浏览器中,都会报错。

原来,如果改变了块级作用域内声明的函数的处理规则,显然会对老代码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减轻因此产生的不兼容问题,ES6 在附录B里面规定,浏览器的实现可以不遵守上面的规定,有自己的行为方式。

允许在块级作用域内声明函数。
函数声明类似于var,即会提升到全局作用域或函数作用域的头部。
同时,函数声明还会提升到所在的块级作用域的头部。
注意,上面三条规则只对 ES6 的浏览器实现有效,其他环境的实现不用遵守,还是将块级作用域的函数声明当作let处理。

根据这三条规则,浏览器的 ES6 环境中,块级作用域内声明的函数,行为类似于var声明的变量。上面的例子实际运行的代码如下。

// 浏览器的 ES6 环境
function f() {
  console.log('outside')
}

(function () {
  const f = undefined

  // 这里的f函数重复
  // if (false) {
  //   function f() {
  //     console.log('inside')
  //   }
  // }
  // 执行函数
  f()
}())
// Uncaught TypeError: f is not a function

考虑到环境导致的行为差异太大,应该避免在块级作用域内声明函数。如果确实需要,也应该写成函数表达式,而不是函数声明语句。

// 块级作用域内部的函数声明语句,建议不要使用
{
  const a = 'secret'

  function f() {
    return a
  }
}

// 块级作用域内部,优先使用函数表达式
{
  const a = 'secret'
  const f = function () {
    return a
  }
}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ES6 的块级作用域必须有大括号,如果没有大括号,JavaScript 引擎就认为不存在块级作用域。

// 第一种写法,报错
if (true) let x = 1;

// 第二种写法,不报错
if (true) {
  let x = 1;
}

上面代码中,第一种写法没有大括号,所以不存在块级作用域,而let只能出现在当前作用域的顶层,所以报错。第二种写法有大括号,所以块级作用域成立。

函数声明也是如此,严格模式下,函数只能声明在当前作用域的顶层。

// 不报错
'use strict';
if (true) {
  function f() {

  }
}

// 报错
'use strict';
if (true)
  function f() {
  }

const命令

const声明一个只读的常量。一旦声明,常量的值就不能改变。

const test = 2323

console.log(test) // 输出:2323

// 重新赋值会报错:Assignment to constant variable
test = 4567

const声明的变量不得改变值,这意味着,const一旦声明变量,就必须立即初始化,不能留到以后赋值。

// 只声明、不赋值会报错
const test;

const的作用域与let命令相同:只在声明所在的块级作用域内有效。

if (true) {
  const max = 5
}

// 输出报错:max is not defined
console.log(max)

const命令声明的常量也是不提升的,同样存在暂时性死区,只能在声明的位置后面使用

// 存在暂时性死区
if (true) {
  // 调用报错
  console.log(max)
  const max = 34
}

const声明的常量,也与let一样不可重复声明。

var student = 'tom'
let gender = 'girl'

// 已声明的变量,重复声明会报错
const message = 'go go go'

const gender = 'boy'

const实际上保证的,并不是变量的值不得改动,而是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所保存的数据不得改动。

对于简单类型的数据(数值、字符串、布尔值),值就保存在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因此等同于常量。但对于复合类型的数据(主要是对象和数组),变量指向的内存地址,保存的只是一个指向实际数据的指针,const只能保证这个指针是固定的(即总是指向另一个固定的地址),至于它指向的数据结构是不是可变的,就完全不能控制了。因此,将一个对象声明为常量必须非常小心

// 定义对象
const student = {}

// 添加属性
student.age = 18

// 正常输出 18
console.log(student.age)

// 此时指针地址发生了变化,报错
student = {}

常量student储存的是一个地址,这个地址指向一个对象。不可变的只是这个地址,即不能把student指向另一个地址,但对象本身是可变的,所以依然可以为其添加新属性

对象值确保不变,可以考虑使用Object.freeze()函数将其冻结

const student = Object.freeze({})

// 常规模式: 赋值不起作用
// 严格模式: 报错
student.age = 18

当然,出了冻结对象本身,对象可能存在的属性也需要冻结

// 冻结对象和属性
function objectConstant(obj) {
  // 冻结对象
  Object.freeze(obj)
  // 冻结属性
  Object.keys(obj).forEach((key, index) => {
    // 属性值为对象
    if (typeof obj[key] === 'object') {
      // 递归调用冻结方法
      constantize(obj[key])
    }
  })
}

变量声明方法

  • var定义
  • function命令
  • let
  • const
  • import
  • class

globalThis 对象

JavaScript 语言存在一个顶层对象,它提供全局环境(即全局作用域),所有代码都是在这个环境中运行。但是,顶层对象在各种实现里面是不统一的。

  • 浏览器里面,顶层对象是window,但 NodeWeb Worker 没有window

  • 浏览器和 Web Worker 里面,self也指向顶层对象,但是 Node 没有self

  • Node 里面,顶层对象是 global,但其他环境都不支持。

同一段代码为了能够在各种环境,都能取到顶层对象,现在一般是使用this变量,但是有局限性。

  • 全局环境中,this会返回顶层对象。但是,Node.js 模块中this返回的是当前模块,ES6 模块中this返回的是undefined。
  • 函数里面的this,如果函数不是作为对象的方法运行,而是单纯作为函数运行,this会指向顶层对象。但是,严格模式下,这时this会返回undefined。
  • 不管是严格模式,还是普通模式,new Function('return this')(),总是会返回全局对象。但是,如果浏览器用了 CSP(Content Security
    Policy,内容安全策略),那么eval、new Function这些方法都可能无法使用。

很难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在所有情况下,都取到顶层对象。下面是两种勉强可以使用的方法。

// 方法一
(typeof window !== 'undefined'
  ? window
  : (typeof process === 'object'
    && typeof require === 'function'
    && typeof global === 'object')
      ? global
      : this)

// 方法二
const getGlobal = function () {
  if (typeof self !== 'undefined') {
    return self
  }
  if (typeof window !== 'undefined') {
    return window
  }
  if (typeof global !== 'undefined') {
    return global
  }
  throw new Error('unable to locate global object')
}

解构赋值

数组

基本用法

ES6 允许按照一定模式,从数组和对象中提取值,对变量进行赋值,这被称为解构(Destructuring)。

// 变量赋值
let a = 1;
let b = 2;
let c = 3;

// ES6中可以从数组中提取值,按照对应位置,对变量赋值。:

let [a, b, c] = [1, 2, 3]

本质上,这种写法属于“模式匹配”,只要等号两边的模式相同,左边的变量就会被赋予对应的值。

// 嵌套解构
let [foo, [[bar], baz]] = [1, [[2], 3]];
foo // 1
bar // 2
baz // 3

let [, , third] = ["foo", "bar", "baz"];
console.log(third) // "baz"

let [x, , y] = [1, 2, 3];
console.log(x) // 1
console.log(y) // 3

let [head, ...tail] = [1, 2, 3, 4];
console.log(head) // 1
console.log(tail) // [2, 3, 4]

let [x, y, ...z] = ['a'];
console.log(x) // "a"
console.log(y) // undefined
console.log(z) // []

解构不成功,变量值等于undefined

// 不完全解构, 只匹配部分
const [x, y] = [1, 2, 3]
x // 1
y // 2

const [a, [b], d] = [1, [2, 3], 4]
a // 1
b // 2
d // 4

如果等号的右边不是数组(正确的说:不属于可以遍历的结构),就会报错

// 解构时会报错
let [foo] = 1;
let [foo] = false;
let [foo] = NaN;
let [foo] = undefined;
let [foo] = null;
let [foo] = {};

// 因为等号右边的值,要么转为对象以后不具备 Iterator 接口(前五个表达式),
// 要么本身就不具备 Iterator 接口(最后一个表达式)。

Set结构的数据明显存在递归迭代、遍历的接口,也是可以使用数组的解构赋值的

const [x, y, z] = new Set(['a', 'b', 'c'])
x // "a"

只要某种数据结构具有 Iterator 接口,都可以采用数组形式的解构赋值

默认值

解构赋值允许指定默认值。

let [foo = true] = [];
foo // true

let [x, y = 'b'] = ['a']; // x='a', y='b'
let [x, y = 'b'] = ['a', undefined]; // x='a', y='b'

ES6 内部使用严格相等运算符(===),判断一个位置是否有值。所以,只有当一个数组成员严格等于undefined,默认值才会生效。

// undefined情况
let [x = 1] = [undefined];
x // 1

// null情况
let [x = 1] = [null];
x // null

如果默认值是一个表达式,那么这个表达式是惰性求值的,即只有在用到的时候,才会求值。

// 定义函数
function f() {
  console.log('aaa')
}

// 解构赋值
const [x = f()] = [1]

此时x明显可以拿到值,所以函数f()是不会执行的。

let x

// 数组[1]中的第一个元素,不严格等于undefined的时候,才会解构成功
if ([1][0] === undefined) {
  x = f()
}
else {
  x = [1][0]
}

默认值可以引用解构赋值的其他变量,但该变量必须已经声明

let [x = 1, y = x] = [];     // x=1; y=1
let [x = 1, y = x] = [2];    // x=2; y=2
let [x = 1, y = x] = [1, 2]; // x=1; y=2

// 变量y没有声明
let [x = y, y = 1] = [];     // ReferenceError: y is not defined

对象

同样,解构赋值可以适用数组,也可以适用于对象

const { foo, bar } = { foo: 'aaa', bar: 'bbb' }
foo // "aaa"
bar // "bbb"

数组的元素是按次序排列的,变量的取值由它的位置决定;而对象的属性没有次序,变量必须与属性同名,才能取到正确的值。

const { bar, foo } = { foo: 'aaa', bar: 'bbb' }
foo // "aaa"
bar // "bbb"

// 变量没有对应的同名属性,导致取不到值,最后等于undefined。
const {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baz // undefined

如果变量名与属性名不一致

const { foo: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baz // "aaa"

const obj = { first: 'hello', last: 'world' }
const { first: f, last: l } = obj
f // 'hello'
l // 'world'
// 对象的解构赋值是下面形式的简写
const { foo, bar } = { foo: 'aaa', bar: 'bbb' }

// 对象的解构赋值的内部机制,是先找到同名属性,然后再赋给对应的变量。真正被赋值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 前者为:匹配的模式,后者为变量

与数组一样,解构也可以用于嵌套结构的对象

const obj = {
  p: [
    'Hello',
    { y: 'World' }
  ]
}

const { p: [x, { y }] } = obj
x // "Hello"
y // "World"

这时p是模式,不是变量,因此不会被赋值。如果p也要作为变量赋值,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const obj = {
  p: [
    'Hello',
    { y: 'World' }
  ]
}

// 此时p作为了变量进行赋值
const { p, p: [x, { y }] } = obj
x // "Hello"
y // "World"
p // ["Hello", {y: "World"}]

默认值

同样,对象的解构也是可以指定默认值的

var { x = 3 } = {}
x // 3

var { x, y = 5 } = { x: 1 }
x // 1
y // 5

var { x: y = 3 } = {}
y // 3

var { x: y = 3 } = { x: 5 }
y // 5

const { message: msg = 'Something went wrong' } = {}
msg // "Something went wrong"

和数组的解构赋值一样,默认值生效的条件是,对象的属性值严格等于undefined


let {x = 3} = {x: undefined}
x //3

// 属性x等于null,因为null与undefined不严格相等,所以是个有效的赋值,导致默认值3不会生效。
let {x = 3} = {x: null};
x // null

需要注意:

  • 如果要将一个已经声明的变量用于解构赋值,必须非常小心。
// 错误的写法
// let x;
// {  x }= {x: 1};
// SyntaxError: syntax error

// JavaScript 引擎会将{x}理解成一个代码块,从而发生语法错误。只有不将大括号写在行首,避免 JavaScript 将其解释为代码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 正确的写法
let x;
({ x } = { x: 1 })
x // 1
  • 解构赋值允许等号左边的模式之中,不放置任何变量名。因此,可以写出非常古怪的赋值表达式。
// 表达式虽然毫无意义,但是语法是合法的,可以执行
({} = [true, false]);
({} = 'abc');
({} = [])
  • 由于数组本质是特殊的对象,因此可以对数组进行对象属性的解构
// 注意将数组理解为特殊的对象
const arr = [1, 2, 3]
const { 0: first, [arr.length - 1]: last } = arr
first // 1
last // 3

字符串

字符串也可以解构赋值。这是因为此时,字符串被转换成了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

const [a, b, c, d, e] = 'hello'
a // "h"
b // "e"
c // "l"
d // "l"
e // "o"

类似数组的对象都有一个length属性,因此还可以对这个属性解构赋值。

// length长度属性
const { length: len } = 'hello'
len // 5

数值和布尔值

解构赋值时,如果等号右边是数值和布尔值,则会先转为对象。

// 数值和布尔值的包装对象都有toString属性
let {toString: s} = 123;
s === Number.prototype.toString // true

let {toString: s} = true;
s === Boolean.prototype.toString // true

解构赋值的规则是,只要等号右边的值不是对象或数组,就先将其转为对象。由于undefined和null无法转为对象,所以对它们进行解构赋值,都会报错。

// undefined和null无法转为对象
const { prop: x } = undefined // TypeError
const { prop: y } = null // TypeError

函数参数

函数也是可以使用解构赋值的

function add([x, y]) {
  return x + y
}

add([1, 2]) // 3

函数add的参数表面上是一个数组,但在传入参数的那一刻,数组参数就被解构成变量x和y。对于函数内部的代码来说,它们能感受到的参数就是x和y。

[[1, 2], [3, 4]].map(([a, b]) => a + b);
// [ 3, 7 ]

// undefined就会触发函数参数的默认值。
[1, undefined, 3].map((x = 'yes') => x)
// [ 1, 'yes', 3 ]

圆括号问题

解构赋值虽然很方便,但是解析起来并不容易对于编译器来说,一个式子到底是模式,还是表达式,没有办法从一开始就知道,必须解析到(或解析不到)等号才能知道。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模式中出现圆括号怎么处理。ES6 的规则是,只要有可能导致解构的歧义,就不得使用圆括号

但是,这条规则实际上不那么容易辨别,处理起来相当麻烦。因此,建议只要有可能,就不要在模式中放置圆括号。

不能使用圆括号的情况
  • 变量声明语句
// 全部报错 都是变量声明语句,模式不能使用圆括号。
let [(a)] = [1];

let {x:(c)} = {};
let ({x: c}) = {};
let {(x: c)}= {};
let {(x):c}= {};

let {o:({p: p})} = {o: {p: 2}};
  • 函数参数
// 函数参数也属于变量声明,因此不能带有圆括号。
// 报错
function f([(z)]) {
  return z;
}

// 报错
function f([z, (x)]) {
  return x;
}
  • 赋值语句的模式
// 全部报错  整个模式都放在圆括号之中
// ({p: a}) = {p: 42};
// ([a]) = [5];

// 报错 一部分模式放在圆括号之中
// [({p: a}), {x: c}] = [{}, {}];
可以使用圆括号的情况

赋值语句的非模式部分,可以使用圆括号

// 都是赋值语句,而不是声明语句
// 圆括号都不属于模式的一部分
[(b)] = [3]; // 正确
({ p: (d) } = {}); // 正确
[(Number.parseInt.prop)] = [3] // 正确

实际用途

  • 交换变量的值

这里简单易读,语义非常清晰

let x = 1
let y = 2;

// 两值交换
[x, y] = [y, x]
  • 从函数返回多个值

函数只能返回一个值,如果要返回多个值,只能将它们放在数组或对象里返回

// 返回一个数组
function example() {
  return [1, 2, 3];
}

// 解构
let [a, b, c] = example();

// 返回一个对象
function example() {
  return {
    foo: 1,
    bar: 2
  };
}

// 解构
let {foo, bar} = example();
  • 函数参数的定义

解构赋值可以方便地将一组参数与变量名对应起来。

// 参数是一组有次序的值
function f([x, y, z]) {
  // ...
}

// 调用
f([1, 2, 3]);

// 参数是一组无次序的值
function f({x, y, z}) {
  // ...
}

// 调用
f({z: 3, y: 2, x: 1});
  • 提取 JSON 数据

解构赋值对提取 JSON 对象中的数据,尤其有用。

// 定义数据
const jsonData = {
  id: 42,
  status: 'OK',
  data: [867, 5309]
}

// 解构
const { id, status, data: number } = jsonData

console.log(id, status, number)
// 42, "OK", [867, 5309]
  • 函数参数的默认值
jQuery.ajax = function (url, {
  async = true,
  beforeSend = function () {
  },
  cache = true,
  complete = function () {
  },
  crossDomain = false,
  global = true,
  // ... more config
} = {}) {
  // ... do stuff
}

避免了在函数体内部再写var foo = config.foo || 'default foo';这样的语句。

  • 遍历 Map 结构

任何部署了 Iterator 接口的对象,都可以用for...of循环遍历。Map 结构原生支持 Iterator 接口,配合变量的解构赋值,获取键名和键值就非常方便。

const map = new Map()
map.set('first', 'hello')
map.set('second', 'world')

for (const [key, value] of map) {
  console.log(`${key} is ${value}`)
}
// first is hello
// second is world

// 获取键名
for (const [key] of map) {
  // ...
}

// 获取键值 注意此处的逗号
for (const [, value] of map) {
  // ...
}
  • 输入模块的指定方法

加载模块时,往往需要指定输入哪些方法。解构赋值使得输入语句非常清晰。

// CommonJs写法
const { SourceMapConsumer, SourceNode } = require('source-map')

字符串

遍历器接口

ES6 为字符串添加了遍历器接口,使得字符串可以被for...of循环遍历。

// of遍历 依次输出
for (const codePoint of 'foo') {
  console.log(codePoint)
}

模板字符串

传统的 JavaScript 语言,输出模板通常采用+拼接

// jquery 输出模板
$('#result').append(
  `There are <b>${basket.count}</b> `
  + `items in your basket, `
  + `<em>${basket.onSale
  }</em> are on sale!`
)

非常明显,写法相当繁琐且不方便,我最开始写的时候,真的'和"傻傻分不清楚,总觉得多了一个或者少了一个;

// ES6模板字符串
$('#result').append(`
  There are <b>${basket.count}</b> items
   in your basket, <em>${basket.onSale}</em>
  are on sale!
`)

**模板字符串(template string)是增强版的字符串,用反引号(`)标识。它可以当作普通字符串使用,也可以用来定义多行字符串,或者在字符串中嵌入变量。
**

// 普通字符串
`In JavaScript '\n' is a line-feed.`

// 多行字符串
`In JavaScript this is
 not legal.`

console.log(`string text line 1
string text line 2`)

// 字符串中嵌入变量
const name = 'Bob'
const time = 'today';
`Hello ${name}, how are you ${time}?`

都是用反引号表示。如果在模板字符串中需要使用反引号,则前面要用反斜杠转义。

const greeting = `\`Yo\` World!`

如果使用模板字符串表示多行字符串,所有的空格和缩进都会被保留在输出之中。模板字符串的空格和换行,都是被保留的,如果不想要这个换行,可以使用trim方法消除它。

  • trim() 方法用于删除字符串的头尾空白符,空白符包括:空格、制表符 tab、换行符等其他空白符等。

  • trim() 方法不会改变原始字符串。

  • trim() 方法不适用于 null, undefined, Number 类型。

模板字符串中嵌入变量,需要将变量名写在${}之中。

// 方式比较
function authorize(user, action) {
  if (!user.hasPrivilege(action)) {
    throw new Error(
      // 传统写法:
      // 'User '
      // + user.name
      // + ' is not authorized to do '
      // + action
      // + '.'

      // ES6模板语法
      `User ${user.name} is not authorized to do ${action}.`
    )
  }
}

大括号内部可以放入任意的 JavaScript 表达式,可以进行运算,以及引用对象属性。

const x = 1
const y = 2;

`${x} + ${y} = ${x + y}`
// "1 + 2 = 3"

`${x} + ${y * 2} = ${x + y * 2}`
// "1 + 4 = 5"

// 定义对象
const obj = { x: 1, y: 2 };
// 运算
`${obj.x + obj.y}`
// "3"

在模板字符串中也是可以调用函数的:

function fn() {
  return 'Hello World'
}

// 调用函数
`foo ${fn()} bar`
// foo Hello World bar

如果大括号中的值不是字符串,将按照一般的规则转为字符串。比如,大括号中是一个对象,将默认调用对象的toString方法。

// 变量place没有声明,报错
const msg = `Hello, ${place}`

由于模板字符串的大括号内部,就是执行 JavaScript 代码,因此如果大括号内部是一个字符串,将会原样输出。

// 输出:"Hello World"
`Hello ${'World'}`

如果需要引用模板字符串本身,在需要时执行,可以写成函数。

// 函数定义,箭头函数
const func = name => `Hello ${name}!`

// 执行
func('Jack')
// "Hello Jack!"

模板字符串写成了一个函数的返回值。执行这个函数,就相当于执行这个模板字符串了。

新增方法

  • String.fromCodePoint()
  • String.raw()
  • codePointAt()
  • normalize()
  • includes()、startsWith()、endsWith()
  • repeat()
  • padStart()、padEnd()
  • trimStart()、trimEnd()
  • matchAll()
  • replaceAll()

String.fromCodePoint()

ES5 提供String.fromCharCode()方法,用于从 Unicode 码点返回对应字符,但是这个方法不能识别码点大于0xFFFF的字符

ES6 提供了String.fromCodePoint()方法,可以识别大于0xFFFF的字符,弥补了String.fromCharCode()
方法的不足。在作用上,正好与下面的codePointAt()方法相反。

String.fromCodePoint(0x20BB7)
// 输出: "𠮷"
String.fromCodePoint(0x78, 0x1F680, 0x79) === 'x\uD83D\uDE80y'
// 输出: true

如果String.fromCodePoint方法有多个参数,则它们会被合并成一个字符串返回。

注意,fromCodePoint方法定义在String对象上,而codePointAt方法定义在字符串的实例对象上。

String.raw()

raw方法返回一个斜杠都被转义(即斜杠前面再加一个斜杠)的字符串,往往用于模板字符串的处理方法。

String.raw`Hi\n${2 + 3}!`
// 实际返回 "Hi\\n5!",显示的是转义后的结果 "Hi\n5!"

String.raw`Hi\u000A!`
// 实际返回 "Hi\\u000A!",显示的是转义后的结果 "Hi\u000A!"

如果原字符串的斜杠已经转义,那么String.raw()会进行再次转义

String.raw`Hi\\n`
// 返回 "Hi\\\\n"

String.raw`Hi\\n` === 'Hi\\\\n' // true
  • String.raw()方法可以作为处理模板字符串的基本方法,它会将所有变量替换,而且对斜杠进行转义,方便下一步作为字符串来使用。

  • String.raw()本质上是一个正常的函数,只是专用于模板字符串的标签函数。如果写成正常函数的形式,它的第一个参数,应该是一个具有raw属性的对象,且raw属性的值应该是一个数组,对应模板字符串解析后的值。

// `foo${1 + 2}bar`
// 等同于
String.raw({ raw: ['foo', 'bar'] }, 1 + 2) // "foo3bar"

String.raw()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对象,它的raw属性等同于原始的模板字符串解析后得到的数组。

作为函数,String.raw()的代码实现:

// 定义函数,绑定到raw属性上
String.raw = function (strings, ...values) {
  let output = ''
  let index
  for (index = 0; index < values.length; index++) {
    output += strings.raw[index] + values[index]
  }

  // 递归
  output += strings.raw[index]
  return output
}

codePointAt()

JavaScript 内部,字符以 UTF-16 的格式储存,每个字符固定为2个字节。对于那些需要4个字节储存的字符(Unicode
码点大于0xFFFF的字符),JavaScript 会认为它们是两个字符。

const s = '𠮷'

s.length // 2
s.charAt(0) // ''
s.charAt(1) // ''
s.charCodeAt(0) // 55362
s.charCodeAt(1) // 57271

ES6 提供了codePointAt()方法,能够正确处理 4 个字节储存的字符,返回一个字符的码点。

const s = '𠮷a'

s.codePointAt(0) // 134071
s.codePointAt(1) // 57271

s.codePointAt(2) // 97

codePointAt()方法是测试一个字符由两个字节还是由四个字节组成的最简单方法。

function is32Bit(c) {
  return c.codePointAt(0) > 0xFFFF
}

is32Bit('𠮷') // true
is32Bit('a') // false

normalize()

ES6 提供字符串实例的normalize()方法,用来将字符的不同表示方法统一为同样的形式,这称为 Unicode 正规化。

'\u01D1'.normalize() === '\u004F\u030C'.normalize()
// true

normalize方法可以接受一个参数来指定normalize的方式,参数的四个可选值如下。

  • NFC,默认参数,表示“标准等价合成”(Normalization Form Canonical Composition),返回多个简单字符的合成字符。所谓“标准等价”指的是视觉和语义上的等价。
  • NFD,表示“标准等价分解”(Normalization Form Canonical Decomposition),即在标准等价的前提下,返回合成字符分解的多个简单字符。
  • NFKC,表示“兼容等价合成”(Normalization Form Compatibility
    Composition),返回合成字符。所谓“兼容等价”指的是语义上存在等价,但视觉上不等价,比如“囍”和“喜喜”。(这只是用来举例,normalize方法不能识别中文。)
  • NFKD,表示“兼容等价分解”(Normalization Form Compatibility Decomposition),即在兼容等价的前提下,返回合成字符分解的多个简单字符。

includes(), startsWith(), endsWith()

传统上,JavaScript 只有indexOf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一个字符串是否包含在另一个字符串中;

ES6 又提供了三种新方法:

  • includes() 返回布尔值,表示是否找到了参数字符串。
  • startsWith() 返回布尔值,表示参数字符串是否在原字符串的头部。
  • endsWith() 返回布尔值,表示参数字符串是否在原字符串的尾部。

例如:

const s = 'Hello world!'

s.startsWith('Hello') // true
s.endsWith('!') // true
s.includes('o') // true

这三个方法都支持第二个参数,表示开始搜索的位置。

const s = 'Hello world!'

s.startsWith('world', 6) // true
s.endsWith('Hello', 5) // true
s.includes('Hello', 6) // false

使用第二个参数n时,endsWith的行为与其他两个方法有所不同。它针对前n个字符,而其他两个方法针对从第n个位置直到字符串结束。

repeat()

repeat方法返回一个新字符串,表示将原字符串重复n次。

'x'.repeat(3) // "xxx"
'hello'.repeat(2) // "hellohello"
'na'.repeat(0) // ""
  • 参数如果是小数,会被取整(向下取整)
'test'.repeat(2.9) // "testtest"
  • 如果repeat的参数是负数或者Infinity,会报错。
// Infinity 无穷
'na'.repeat(Infinity)
// RangeError
'na'.repeat(-1)
// RangeError
  • 如果参数是 0 到-1 之间的小数,则等同于 0,这是因为会先进行取整运算。0 到-1 之间的小数,取整以后等于-0,repeat视同为 0。
'na'.repeat(-0.9) // ""

// 参数NaN等同于 0。
'na'.repeat(Number.NaN) // ""
  • 如果repeat的参数是字符串,则会先转换成数字。
'na'.repeat('na') // ""
'na'.repeat('3') // "nanana"

padStart()、padEnd()

ES2017 引入了字符串补全长度的功能。如果某个字符串不够指定长度,会在头部或尾部补全。

  • padStart()用于头部补全
  • padEnd()用于尾部补全
// 头部补齐
'x'.padStart(5, 'ab') // 'ababx'
'x'.padStart(4, 'ab') // 'abax'

// 尾部补齐
'x'.padEnd(5, 'ab') // 'xabab'
'x'.padEnd(4, 'ab') // 'xaba'

padStart()和padEnd()一共接受两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是字符串补全生效的最大长度

  • 第二个参数是用来补全的字符串。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如下情况:

  • 如果原字符串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最大长度,则字符串补全不生效,返回原字符串
'xxx'.padStart(2, 'ab') // 'xxx'
'xxx'.padEnd(2, 'ab') // 'xxx
  • 如果用来补全的字符串与原字符串,两者的长度之和超过了最大长度,则会截去超出位数的补全字符串。
'abc'.padStart(10, '0123456789')
// '0123456abc'
  • 如果省略第二个参数,默认使用空格补全长度。
'x'.padStart(4) // '   x'
'x'.padEnd(4) // 'x   '

padStart()的常见用途是为数值补全指定位数 ,下面代码生成 10 位的数值字符串。

'1'.padStart(10, '0') // "0000000001"
'12'.padStart(10, '0') // "0000000012"
'123456'.padStart(10, '0') // "0000123456"

另一个用途是提示字符串格式。

'12'.padStart(10, 'YYYY-MM-DD') // "YYYY-MM-12"
'09-12'.padStart(10, 'YYYY-MM-DD') // "YYYY-09-12

trimStart()、trimEnd()

ES2019 对字符串实例新增了trimStart()trimEnd()这两个方法。它们的行为与trim()一致。

  • trimStart()消除字符串头部的空格
  • trimEnd()消除尾部的空格

它们返回的都是新字符串,不会修改原始字符串。

// 定义
const s = '  abc  '

s.trim() // "abc"
s.trimStart() // "abc  "
s.trimEnd() // "  abc

// 原始字符串不变
console.log(s) // "  abc  "

除了空格键,这两个方法对字符串头部(或尾部)的 tab 键、换行符等不可见的空白符号也有效。

浏览器还部署了额外的两个方法:

  • trimLeft()trimStart()的别名
  • trimRight()trimEnd()的别名

matchAll()

matchAll()方法返回一个正则表达式在当前字符串的所有匹配

replaceAll()

字符串的实例方法replace()只能替换第一个匹配。

'aabbcc'.replace('b', '_')
// 'aa_bcc

如果要替换所有的匹配,不得不使用正则表达式的g修饰符。

// 全部匹配
'aabbcc'.replace(/b/g, '_')
// 'aa__cc'

正则表达式毕竟不是那么方便和直观,ES2021 引入了replaceAll()方法,可以一次性替换所有匹配。

// 全局匹配
'aabbcc'.replaceAll('b', '_')
// 'aa__cc'

用法与replace()相同,返回一个新字符串,不会改变原字符串。

String.prototype.replaceAll(searchValue, replacement)

searchValue是搜索模式,可以是一个字符串,也可以是一个全局的正则表达式(带有g修饰符)。
如果searchValue是一个不带有g修饰符的正则表达式,replaceAll()会报错。与replace()不同。

// 不报错
'aabbcc'.replace(/b/, '_')

// /b/不带有g修饰符,会导致replaceAll()报错。
'aabbcc'.replaceAll(/b/g, '_')

replaceAll()的第二个参数replacement是一个字符串,表示替换的文本,其中可以使用一些特殊字符串。

  • $&:匹配的子字符串。
  • $`:匹配结果前面的文本。
  • $':匹配结果后面的文本。
  • $n:匹配成功的第n组内容,n是从1开始的自然数。这个参数生效的前提是,第一个参数必须是正则表达式。
  • $$:指代美元符号$。
// $& 表示匹配的字符串,即`b`本身
// 所以返回结果与原字符串一致
'abbc'.replaceAll('b', '$&')
// 'abbc'

// $` 表示匹配结果之前的字符串
// 对于第一个`b`,$` 指代`a`
// 对于第二个`b`,$` 指代`ab`
'abbc'.replaceAll('b', '$`')
// 'aaabc'

// $' 表示匹配结果之后的字符串
// 对于第一个`b`,$' 指代`bc`
// 对于第二个`b`,$' 指代`c`
'abbc'.replaceAll('b', `$'`)
// 'abccc'

// $1 表示正则表达式的第一个组匹配,指代`ab`
// $2 表示正则表达式的第二个组匹配,指代`bc`
'abbc'.replaceAll(/(ab)(bc)/g, '$2$1')
// 'bcab'

// $$ 指代 $
'abc'.replaceAll('b', '$$')
// 'a$c'

replaceAll()的第二个参数replacement也可以是一个函数,该函数的返回值将替换掉第一个参数searchValue匹配的文本。

// 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函数,该函数的返回值会替换掉所有b的匹配。
'aabbcc'.replaceAll('b', () => '_')
// 'aa__cc'

这个替换函数可以接受多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是捕捉到的匹配内容
  • 第二个参数捕捉到是组匹配(有多少个组匹配,就有多少个对应的参数)
  • 最后还可以添加两个参数,倒数第二个参数是捕捉到的内容在整个字符串中的位置,最后一个参数是原字符串。
const str = '123abc456'
const regex = /(\d+)([a-z]+)(\d+)/g

function replacer(match, p1, p2, p3, offset, string) {
  return [p1, p2, p3].join(' - ')
}

str.replaceAll(regex, replacer)
// 123 - abc - 456

上面例子中,正则表达式有三个组匹配,所以replacer()函数的第一个参数match是捕捉到的匹配内容(即字符串123abc456),后面三个参数p1、p2、p3则依次为三个组匹配。

数值

Number.isFinite() VS Number.isNaN()

ES6 在Number对象上,新提供了Number.isFinite()和Number.isNaN()两个方法

Number.isFinite()用来检查一个数值是否为有限的(finite),即不是Infinity。

Number.isFinite(15) // true
Number.isFinite(0.8) // true
Number.isFinite(Number.NaN) // false
Number.isFinite(Infinity) // false
Number.isFinite(-Infinity) // false
Number.isFinite('foo') // false
Number.isFinite('15') // false
Number.isFinite(true) // false

如果参数类型不是数值,Number.isFinite一律返回false

Number.isNaN()用来检查一个值是否为NaN(Not A Number)。

Number.isNaN(Number.NaN) // true
Number.isNaN(15) // false
Number.isNaN('15') // false
Number.isNaN(true) // false
Number.isNaN(9 / Number.NaN) // true
Number.isNaN('true' / 0) // true
Number.isNaN('true' / 'true') // true

如果参数类型不是NaNNumber.isNaN一律返回false

重要区别

与传统的全局方法isFinite()和isNaN()的区别在于,传统方法先调用Number()
将非数值的值转为数值,再进行判断,而这两个新方法只对数值有效,Number.isFinite()对于非数值一律返回false, Number.isNaN()
只有对于NaN才返回true,非NaN一律返回false。

isFinite(25) // true
isFinite('25') // true
Number.isFinite(25) // true
Number.isFinite('25') // false

isNaN(Number.NaN) // true
isNaN('NaN') // true
Number.isNaN(Number.NaN) // true
Number.isNaN('NaN') // false
Number.isNaN(1) // false

Number.parseInt() VS Number.parseFloat()

ES6 将全局方法parseInt()和parseFloat(),移植到Number对象上面,行为完全保持不变。

// ES5的写法
Number.parseInt('12.34') // 12
Number.parseFloat('123.45#') // 123.45

// ES6的写法
Number.parseInt('12.34') // 12
Number.parseFloat('123.45#') // 123.45

逐步减少全局性方法,使得语言逐步模块化。

Number.parseInt === Number.parseInt // true
Number.parseFloat === Number.parseFloat // true

Number.isInteger()

Number.isInteger()用来判断一个数值是否为整数。

Number.isInteger(25) // true
Number.isInteger(25.1) // false

// 整数和浮点数采用的是同样的储存方法
Number.isInteger(25) // true
Number.isInteger(25.0) // true

JavaScript 内部,整数和浮点数采用的是同样的储存方法,所以 25 和 25.0 被视为同一个值。

如果参数不是数值,Number.isInteger返回false

Number.isInteger() // false
Number.isInteger(null) // false
Number.isInteger('15') // false
Number.isInteger(true) // false

Math 对象的扩展

Math.trunc()

Math.trunc()方法用于去除一个数的小数部分,返回整数部分

Math.trunc(4.1) // 4
Math.trunc(4.9) // 4
Math.trunc(-4.1) // -4
Math.trunc(-4.9) // -4
Math.trunc(-0.1234) // -0

对于非数值,Math.trunc内部使用Number方法将其先转为数值

Math.trunc('123.456') // 123
Math.trunc(true) // 1
Math.trunc(false) // 0
Math.trunc(null) // 0

对于空值和无法截取整数的值,返回NaN

Math.trunc(Number.NaN) // NaN
Math.trunc('foo') // NaN
Math.trunc() // NaN
Math.trunc(undefined) // NaN

Math.trunc()的类似实现:

Math.trunc = Math.trunc || function (x) {
  return x < 0 ? Math.ceil(x) : Math.floor(x)
}

Math.sign()

Math.sign方法用来判断一个数到底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对于非数值,会先将其转换为数值。

  • 参数为正数,返回+1;
  • 参数为负数,返回-1;
  • 参数为 0,返回0;
  • 参数为-0,返回-0;
  • 其他值,返回NaN。

如果参数是非数值,会自动转为数值。对于那些无法转为数值的值,会返回NaN。

Math.sign('') // 0
Math.sign(true) // +1
Math.sign(false) // 0
Math.sign(null) // 0
Math.sign('9') // +1
Math.sign('foo') // NaN
Math.sign() // NaN
Math.sign(undefined) // NaN

Math.sign()的类似实现:

// 判断正数、负数、还是零
Math.sign = Math.sign || function (x) {
  x = +x // convert to a number
  if (x === 0 || isNaN(x)) {
    return x
  }
  return x > 0 ? 1 : -1
}

Math.cbrt()

Math.cbrt()方法用于计算一个数的立方根。

Math.cbrt(-1) // -1
Math.cbrt(0) // 0
Math.cbrt(1) // 1
Math.cbrt(2) // 1.2599210498948732

对于非数值,Math.cbrt()方法内部也是先使用Number()方法将其转为数值。

Math.cbrt('8') // 2
Math.cbrt('hello') // NaN

Math.cbrt()类似实现:

// 计算一个数的立方根
Math.cbrt = Math.cbrt || function (x) {
  const y = Math.abs(x) ** (1 / 3)
  return x < 0 ? -y : y
}

Math.hypot()

Math.hypot方法返回所有参数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 3 的平方加上 4 的平方,等于 5 的平方。
Math.hypot(3, 4) // 5
Math.hypot(3, 4, 5) // 7.0710678118654755
Math.hypot() // 0
Math.hypot(Number.NaN) // NaN
Math.hypot(3, 4, 'foo') // NaN
Math.hypot(3, 4, '5') // 7.0710678118654755
Math.hypot(-3) // 3

如果参数不是数值,Math.hypot方法会将其转为数值。只要有一个参数无法转为数值,就会返回 NaN。

指数运算符

ES2016 新增了一个指数运算符(**)。

2 ** 2 // 4
2 ** 3 // 8

这个运算符是右结合,而不是常见的左结合。多个指数运算符连用时,是从最右边开始计算的。

// 首先计算的是第二个指数运算符,而不是第一个
// 相当于 2 ** (3 ** 2)
2 ** 3 ** 2
// 512

指数运算符可以与等号结合,形成一个新的赋值运算符(**=)。

let a = 1.5
a **= 2
// 等同于 a = a * a;

let b = 4
b **= 3
// 等同于 b = b * b * b;

函数

参数的默认值

ES6 之前,不能直接为函数的参数指定默认值,只能采用变通的方法。

function log(x, y) {
  y = y || 'World';
  console.log(x, y);
}

log('Hello') // Hello World
log('Hello', 'China') // Hello China
log('Hello', '') // Hello World

// ES6中可以
function log(x, y = 'World') {
  console.log(x, y);
}

log('Hello') // Hello World
log('Hello', 'China') // Hello China
log('Hello', '') // Hello

通常需要先判断一下参数y是否被赋值,如果没有,再等于默认值。

if (typeof y === 'undefined') {
  y = 'World'
}

参数变量是默认声明的,不能用let或const再次声明,否则会报错。

使用参数默认值时,函数不能有同名参数

// 不报错
function test(x, x, y) {
  // ...
}

// 函数同名报错
function test(x, x, y = 1) {
  // ...
}

另外,参数默认值不是传值的,而是每次都重新计算默认值表达式的值。也就是说,参数默认值是惰性求值的。

let x = 99

function add(p = x + 1) {
  console.log(p)
}

add() // 100

// 修改变量值
x = 100
add() // 101

注意:默认p不是等于100

与解构赋值默认值结合使用

参数默认值可以与解构赋值的默认值,结合起来使用。

function add({ x, y = 5 }) {
  console.log(x, y)
}

add({}) // undefined 5
add({ x: 1 }) // 1 5
add({ x: 1, y: 2 }) // 1 2
add() //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x' of undefined

如果函数add调用时没提供参数,变量x和y就不会生成,从而报错。通过提供函数参数的默认值,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 提供默认值进行解构
function add({ x, y = 5 } = {}) {
  console.log(x, y)
}

add() // undefined 5

参数默认值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定义了默认值的参数,应该是函数的尾参数。因为这样比较容易看出来,到底省略了哪些参数。* *如果非尾部的参数设置默认值,实际上这个参数是没法省略的。**

// 存在默认值不是尾参数
function test(x = 1, y) {
  return [x, y]
}

test() // [1, undefined]
test(2) // [2, undefined]

// test(, 1) // 报错
test(undefined, 1) // [1, 1]

显式输入undefined,配合解构的原理,可以省略有默认值的参数

如果传入undefined,将触发该参数等于默认值,null则没有触发默认值。

function test(x = 5, y = 6) {
  console.log(x, y)
}

test(undefined, null)
// 5 null

length 属性

指定了默认值以后,函数的length属性,将返回没有指定默认值的参数个数。也就是说,指定了默认值后,length属性将失真。

(function (a) {

}).length // 1
((a = 5) => {
}).length // 0
((a, b, c = 5) => {
}).length // 2

length属性的返回值,等于函数的参数个数减去指定了默认值的参数个数。比如,上面最后一个函数,定义了 3
个参数,其中有一个参数c指定了默认值,因此length属性等于3减去1,最后得到2

(function (...args) {
}).length // 0

length属性的含义是,该函数预期传入的参数个数。某个参数指定默认值以后,预期传入的参数个数就不包括这个参数了。

如果设置了默认值的参数不是尾参数,那么length属性也不再计入后面的参数了。

(function (a = 0, b, c) {
}).length // 0
((a, b = 1, c) => {
}).length // 1

作用域

一旦设置了参数的默认值,函数进行声明初始化时,参数会形成一个单独的作用域(context)。等到初始化结束,这个作用域就会消失。* *这种语法行为,在不设置参数默认值时,是不会出现的。**

const x = 1

function add(x, y = x) {
  // 默认值变量x指向第一个参数x,而不是全局变量x
  console.log(y)
}

add(2) // 2

上面代码中,参数y的默认值等于变量x。调用函数f时,参数形成一个单独的作用域。在这个作用域里面,默认值变量x指向第一个参数x,而不是全局变量x,所以输出是2。

const x = 1

function f(y = x) {
  const x = 2
  console.log(y)
}

f() // 1

上面代码中,函数f调用时,参数y = x形成一个单独的作用域。这个作用域里面,变量x本身没有定义,所以指向外层的全局变量x。函数调用时,函数体内部的局部变量x影响不到默认值变量x。

// 此时全局变量x不存在,就会报错。
function f(y = x) {
  const x = 2
  console.log(y)
}

f() //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中,参数x = x形成一个单独作用域。实际执行的是let x = x,由于暂时性死区的原因,这行代码会报错x未定义

如果参数的默认值是一个函数,该函数的作用域也遵守这个规则

const foo = 'outer'

function bar(func = () => foo) {
  const foo = 'inner'
  console.log(func())
}

bar() // outer

上面代码中,函数bar的参数func的默认值是一个匿名函数,返回值为变量foo
。函数参数形成的单独作用域里面,并没有定义变量foo,所以foo指向外层的全局变量foo,因此输出outer

function bar(func = () => foo) {
  const foo = 'inner'
  console.log(func())
}

bar() // ReferenceError: foo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中,匿名函数里面的foo指向函数外层,但是函数外层并没有声明变量foo,所以就报错了。

const x = 1

function foo(x, y = function () {
  x = 2
}) {
  var x = 3
  y()
  console.log(x)
}

foo() // 3
x // 1

上面代码中,函数foo的参数形成一个单独作用域。这个作用域里面,首先声明了变量x,然后声明了变量yy
的默认值是一个匿名函数。这个匿名函数内部的变量x,指向同一个作用域的第一个参数x。函数foo内部又声明了一个内部变量x
,该变量与第一个参数x由于不是同一个作用域,所以不是同一个变量,因此执行y后,内部变量x和外部全局变量x的值都没变。

const x = 1

function foo(x, y = function () {
  x = 2
}) {
  x = 3
  y()
  console.log(x)
}

foo() // 2
x // 1

如果将var x = 3var去除,函数foo的内部变量x就指向第一个参数x,与匿名函数内部的x是一致的,所以最后输出的就是2
,而外层的全局变量x依然不受影响

rest 参数

ES6 引入 rest 参数(形式为...变量名),用于获取函数的多余参数,这样就不需要使用arguments对象了。rest
参数搭配的变量是一个数组,该变量将多余的参数放入数组中。

// 利用 rest 参数,可以向该函数传入任意数目的参数。
function add(...values) {
  let sum = 0

  for (const val of values) {
    sum += val
  }

  return sum
}

add(2, 5, 3) // 10

rest 参数代替arguments变量

// arguments变量的写法
function sortNumbers() {
  return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sort();
}

// rest参数的写法
const sortNumbers = (...numbers) => numbers.sort();

rest 参数的写法更自然也更简洁。

arguments对象不是数组,而是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所以为了使用数组的方法,必须使用Array.prototype.slice.call先将其转为数组。rest
参数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就是一个真正的数组,数组特有的方法都可以使用。

function push(array, ...items) {
  items.forEach((item) => {
    array.push(item)
    console.log(item)
  })
}

const a = []
push(a, 1, 2, 3)

注意,rest 参数之后不能再有其他参数(即只能是最后一个参数),否则会报错。

(function (a) {
}).length // 1
((...a) => {
}).length // 0
((a, ...b) => {
}).length // 1

函数的length属性,不包括 rest 参数。

严格模式

从 ES5 开始,函数内部可以设定为严格模式。

function doSomething(a, b) {
  'use strict'
  // code  ES5中是被允许的
}

ES2016 做了一点修改,**ES2016中规定只要函数参数使用了默认值、解构赋值、或者扩展运算符,那么函数内部就不能显式设定为严格模式,否则会报错。
**


// 报错
function doSomething(a, b = a) {
  'use strict';
  // code
}

// 报错
const doSomething = function ({a, b}) {
  'use strict';
  // code
};

// 报错
const doSomething = (...a) => {
  'use strict';
  // code
};

const obj = {
  // 报错
  // doSomething({a, b}) {
  //   'use strict';
  //   // code
  // }
}

函数内部的严格模式,同时适用于函数体和函数参数。但是,函数执行的时候,先执行函数参数,然后再执行函数体。这样就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只有从函数体之中,才能知道参数是否应该以严格模式执行,但是参数却应该先于函数体执行。

name 属性

函数的name属性,返回该函数的函数名。

//  函数
function test() {
  // ...code
}

test.name // “test”

ES6 对这个属性的行为做出了一些修改,如果将一个匿名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

  • ES5 的name属性,会返回空字符串

  • ES6 的name属性会返回实际的函数名。

// 匿名函数
const f = function () {
}

// ES5
f.name // ""

// ES6
f.name // "f"

如果将一个具名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则 ES5 和 ES6 的name属性都返回这个具名函数原本的名字。

const bar = function test() {
}

// ES5
bar.name // "test"

// ES6
bar.name // "test"

Function构造函数返回的函数实例,name属性的值为anonymous。

(new Function()).name // "anonymous"

bind返回的函数,name属性值会加上bound前缀。

// 定义函数
function foo() {

};

foo.bind({}).name // "bound foo"

(() => {
}).bind({}).name // "bound "

箭头函数

ES6 允许使用“箭头”(=>)定义函数。

var f = v => v

// 等同于
var f = function (v) {
  return v
}

如果箭头函数不需要参数或需要多个参数,就使用一个圆括号代表参数部分。

var f = () => 5

// 等同于
var f = function () {
  return 5
}

var sum = (num1, num2) => num1 + num2
// 等同于
var sum = function (num1,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由于大括号被解释为代码块,所以如果箭头函数直接返回一个对象,必须在对象外面加上括号,否则会报错。

// 报错
// let getItem = id => {
//   id: id,
//   name: "tom"
// };

// 不报错
const getItem = id => ({ id, name: 'tom' })

下面是一种特殊情况,虽然可以运行,但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function foo() {
  a: 1
}

foo() // undefined

原始意图是返回一个对象{ a: 1 },但是由于引擎认为大括号是代码块,所以执行了一行语句a: 1。这时,a
可以被解释为语句的标签,因此实际执行的语句是1;,然后函数就结束了,没有返回值。

如果箭头函数只有一行语句,且不需要返回值,可以采用下面的写法,就不用写大括号了。

// void运算符
const fn = () => void doesNotReturn()

void 是一元运算符,它可以出现在任意类型的操作数之前执行操作数,却忽略操作数的返回值,返回一个 undefined

箭头函数可以与变量解构结合使用。

const full = ({first, last}) => first + ' ' + last;

// 等同于
function full(person) {
  return person.first + ' ' + person.last;
}

// 模式字符串
const full = ({first, last}) => `${first}${last}`

箭头函数的一个用处是简化回调函数。

// 正常函数写法
[1, 2, 3].map((x) => {
  return x * x
});

// 箭头函数写法
[1, 2, 3].map(x => x * x)

// 正常函数写法
var result = values.sort((a, b) => {
  return a - b
})

// 箭头函数写法
var result = values.sort((a, b) => a - b)

// rest 参数与箭头函数结合
const numbers = (...nums) => nums

numbers(1, 2, 3, 4, 5)
// [1,2,3,4,5]

const headAndTail = (head, ...tail) => [head, tail]

headAndTail(1, 2, 3, 4, 5)
// [1,[2,3,4,5]]

箭头函数使用需要注意:

  • 函数体内的this对象,就是定义时所在的对象,而不是使用时所在的对象。

  • 不可以当作构造函数,也就是说,不可以使用new命令,否则会抛出一个错误。

  • 不可以使用arguments对象,该对象在函数体内不存在。如果要用,可以用 rest 参数代替。

  • 不可以使用yield命令,因此箭头函数不能用作 Generator 函数。

this对象的指向是可变的,但是在箭头函数中,this对象的指向是固定的。

function foo()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id:', this.id)
  }, 100)
}

const id = 21

// call()函数修改this指向
foo.call({ id: 42 })
// id: 42

setTimeout()的参数是一个箭头函数,这个箭头函数的定义生效是在foo函数生成时,而它的真正执行要等到 100
毫秒后。如果是普通函数,执行时this应该指向全局对象window,这时应该输出21。但是,**箭头函数导致this总是指向函数定义生效时所在的对象
**(本例是{id: 42}),所以打印出来的是42

箭头函数可以让setTimeout里面的this,绑定定义时所在的作用域,而不是指向运行时所在的作用域。

function Timer() {
  this.s1 = 0
  this.s2 = 0
  // 箭头函数
  setInterval(() => this.s1++, 1000)
  // 普通函数
  setInterval(function () {
    this.s2++
  }, 1000)
}

const timer = new Timer()

setTimeout(() => console.log('s1: ', timer.s1), 3100)
setTimeout(() => console.log('s2: ', timer.s2), 3100)
// s1: 3
// s2: 0

Timer函数内部设置了两个定时器,分别使用了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前者的this绑定定义时所在的作用域(即Timer
函数),后者的this指向运行时所在的作用域(即全局对象)。所以,3100 毫秒之后,timer.s1被更新了 3 次,而timer.s2一次都没更新。

箭头函数可以让this指向固定化,这种特性很有利于封装回调函数

const handler = {
  id: '123456',

  init()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this.doSomething(event.type), false)
  },

  doSomething(type) {
    console.log(`Handling ${type} for ${this.id}`)
  }
}

init方法中,使用了箭头函数,这导致这个箭头函数里面的this,总是指向handler对象。否则,回调函数运行时,this.doSomething这一行会报错,因为此时this指向document对象。

this指向的固定化,并不是因为箭头函数内部有绑定this的机制,实际原因是箭头函数根本没有自己的this,导致内部的this
就是外层代码块的this。正是因为它没有this,所以也就不能用作构造函数。

function foo() {
  return () => {
    return () => {
      return () => {
        console.log('id:', this.id)
      }
    }
  }
}

const f = foo.call({ id: 1 })

const t1 = f.call({ id: 2 })()() // id: 1
const t2 = f().call({ id: 3 })() // id: 1
const t3 = f()().call({ id: 4 }) // id: 1

只有一个this,就是函数foothis,所以t1t2t3
都输出同样的结果。因为所有的内层函数都是箭头函数,都没有自己的this,它们的this其实都是最外层foo函数的this

除了this,以下三个变量在箭头函数之中也是不存在的,指向外层函数的对应变量:

  • arguments
  • super
  • new.target
function foo()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args:', arguments)
  }, 100)
}

foo(2, 4, 6, 8)
// args: [2, 4, 6, 8]

上面代码中,箭头函数内部的变量arguments,其实是函数fooarguments变量。

由于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this,所以当然也就不能用call()apply()bind()这些方法去改变this的指向。

// 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this
// bind方法无效,内部的this指向外部的this。

(function () {
  return [
    (() => this.x).bind({ x: 'inner' })()
  ]
}).call({ x: 'outer' })
// ['outer']

Function.prototype.toString()

ES2019 对函数实例的toString()方法做出了修改

toString()方法返回函数代码本身,以前会省略注释和空格。

// 定义函数【注意注释】
function /* foo comment */ foo() {
}

foo.toString()
// function foo() {}

函数foo的原始代码包含注释,函数名foo和圆括号之间有空格,但是toString()方法都把它们省略了。

修改后的toString()方法,明确要求返回一模一样的原始代码。

function /* foo comment */ foo() {
}

foo.toString()
// "function /* foo comment */ foo () {}"

catch 命令的参数省略

JavaScript 语言的try...catch结构,以前明确要求catch命令后面必须跟参数,接受try代码块抛出的错误对象。

try {
  // ...
}
catch (err) {
  // 处理错误
}

catch命令后面带有参数err。

但是,很多时候,catch代码块可能用不到这个参数。但是,为了保证语法正确,还是必须写。**ES2019 做出了改变,允许catch语句省略参数。
**

try {
  // ...
}
catch {
  // ...
}

数组

扩展运算符的使用

扩展运算符(spread)是三个点(...)。它好比 rest 参数的逆运算,将一个数组转为用逗号分隔的参数序列

console.log(...[1, 2, 3])
// 1 2 3

console.log(1, ...[2, 3, 4], 5)
// 1 2 3 4 5

主要用于函数调用。

// 将数组转化为逗号分隔的参数序列
function push(array, ...items) {
  array.push(...items)
}

function add(x, y) {
  return x + y
}

const numbers = [4, 38]
add(...numbers) // 42

扩展运算符与正常的函数参数可以结合使用,非常灵活。

function test(v, w, x, y, z) {
}

const args = [0, 1]

// 调用
test(-1, ...args, 2, ...[3])

扩展运算符后面还可以放置表达式。

// 结合三目运算
const arr = [
  ...(x > 0 ? ['a'] : []),
  'b',
]

如果扩展运算符后面是一个空数组,则不产生任何效果。

[...[], 1]
// [1]

只有函数调用时,扩展运算符才可以放在圆括号中,否则会报错。


// 扩展运算符所在的括号不是函数调用。

(...[1, 2])
// Uncaught SyntaxError: Unexpected number

console.log((...[1, 2]))
// Uncaught SyntaxError: Unexpected number

// 正常函数调用情况
console.log(...[1, 2])
// 1 2

替代函数的 apply 方法

由于扩展运算符可以展开数组,所以不再需要apply方法,将数组转为函数的参数了。

// ES5 的写法
function test(x, y, z) {
  // ...
}

// 实际调用
var args = [0, 1, 2];
test.apply(null, args);

// ES6的写法
function test(x, y, z) {
  // ...
}

// 实际调用
let args = [0, 1, 2];
test(...args);

// 应用Math.max方法的简化应用

// ES5 的写法
Math.max.apply(null, [14, 3, 77])

// ES6 的写法
Math.max(...[14, 3, 77])

// 等同于
Math.max(14, 3, 77);

由于 JavaScript 不提供求数组最大元素的函数,所以只能套用Math.max函数,将数组转为一个参数序列,然后求最大值。
有了扩展运算符以后,就可以直接用Math.max了。

// ES5的 写法
var arr1 = [0, 1, 2];
var arr2 = [3, 4, 5];
Array.prototype.push.apply(arr1, arr2);

// ES6 的写法
let arr1 = [0, 1, 2];
let arr2 = [3, 4, 5];
arr1.push(...arr2);

// ES5
new (Date.bind.apply(Date, [null, 2015, 1, 1]))
// ES6
new Date(...[2015, 1, 1]);

扩展运算符的应用

  • 复制数组
  • 合并数组
  • 与解构赋值结合
  • 字符串
  • 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的对象
  • Map 和 Set 结构,Generator 函数
复制数组

数组是复合的数据类型,直接复制的话,只是复制了指向底层数据结构的指针,而不是克隆一个全新的数组

const a1 = [1, 2]
const a2 = a1

a2[0] = 2
a1 // [2, 2]

a2并不是a1的克隆,而是指向同一份数据的另一个指针。修改a2,会直接导致a1的变化。

// ES5 只能用变通方法来复制数组。
const a1 = [1, 2]
const a2 = a1.concat()

a2[0] = 2
a1 // [1, 2]

a1会返回原数组的克隆,再修改a2就不会对a1产生影响。

// 扩展运算符提供了复制数组的简便写法【都是克隆】。
const a1 = [1, 2];
// 写法一
const a2 = [...a1];
// 写法二
const [...a2] = a1;
合并数组

扩展运算符提供了数组合并的新写法。

const arr1 = ['a', 'b']
const arr2 = ['c']
const arr3 = ['d', 'e']

// ES5 的合并数组
arr1.concat(arr2, arr3);
// [ 'a', 'b', 'c', 'd', 'e' ]

// ES6 的合并数组
[...arr1, ...arr2, ...arr3]
// [ 'a', 'b', 'c', 'd', 'e' ]

不过,这两种方法都是浅拷贝,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

const a1 = [{ foo: 1 }]
const a2 = [{ bar: 2 }]

const a3 = a1.concat(a2)
const a4 = [...a1, ...a2]

a3[0] === a1[0] // true
a4[0] === a1[0] // true

a3和a4是用两种不同方法合并而成的新数组,但是它们的成员都是对原数组成员的引用,这就是浅拷贝。**如果修改了引用指向的值,会同步反映到新数组。
**

与解构赋值结合

扩展运算符可以与解构赋值结合起来,用于生成数组。

// ES5
a = list[0], rest = list.slice(1)
// ES6
[a, ...rest] = list

const [first, ...rest] = [1, 2, 3, 4, 5];
first // 1
rest  // [2, 3, 4, 5]

const [first, ...rest] = [];
first // undefined
rest  // []

const [first, ...rest] = ["foo"];
first  // "foo"
rest   // []

如果将扩展运算符用于数组赋值,只能放在参数的最后一位,否则会报错。

const [...butLast, last] = [1, 2, 3, 4, 5];
// 报错

const [first, ...middle, last] = [1, 2, 3, 4, 5];
// 报错

字符串

扩展运算符还可以将字符串转为真正的数组。

[...'hello']
// [ "h", "e", "l", "l", "o" ]

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的对象

任何定义了遍历器(Iterator)接口的对象(参阅 Iterator 一章),都可以用扩展运算符转为真正的数组

const node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div')
const array = [...nodeList]

querySelectorAll方法返回的是一个NodeList对象。它不是数组,而是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
。这时,扩展运算符可以将其转为真正的数组,原因就在于NodeList对象实现了Iterator

// arrayLike是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但是没有部署 Iterator 接口
const arrayLike = {
  0: 'a',
  1: 'b',
  2: 'c',
  length: 3
}

// TypeError: Cannot spread non-iterable object.
const arr = [...arrayLike]

对于那些没有部署 Iterator 接口的类似数组的对象,扩展运算符就无法将其转为真正的数组。

Map 和 Set 结构,Generator 函数

扩展运算符内部调用的是数据结构的 Iterator 接口,因此只要具有 Iterator 接口的对象,都可以使用扩展运算符,比如 Map 结构。

const map = new Map([
  [1, 'one'],
  [2, 'two'],
  [3, 'three'],
])

const arr = [...map.keys()] // [1, 2, 3]

Generator 函数运行后,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因此也可以使用扩展运算符。

const go = function ()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

[...go()] // [1, 2, 3]

如果对没有 Iterator 接口的对象,使用扩展运算符,将会报错。

const obj = { a: 1, b: 2 }
// TypeError: Cannot spread non-iterable object
const arr = [...obj]

Array.from()

Array.from方法用于将两类对象转为真正的数组:

  • 类似数组的对象(array-like object)
  • 可遍历(iterable)的对象(包括 ES6 新增的数据结构 Set 和 Map
const arrayLike = {
  0: 'a',
  1: 'b',
  2: 'c',
  length: 3
}

// ES5的写法
const arr1 = [].slice.call(arrayLike) // ['a', 'b', 'c']

// ES6的写法
const arr2 = Array.from(arrayLike) // ['a', 'b', 'c']

实际应用中,常见的类似数组的对象是 DOM 操作返回的 NodeList 集合,以及函数内部的arguments对象。Array.from
都可以将它们转为真正的数组

// NodeList对象
const p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
Array.from(ps).filter((p) => {
  return p.textContent.length > 100
})

// arguments对象
function foo() {
  // 转化成数组
  const args = Array.from(arguments)
  // ...
}

只要是部署了 Iterator 接口的数据结构,Array.from都能将其转为数组。

// 字符串和 Set 结构都具有 Iterator 接口
Array.from('hello')
// ['h', 'e', 'l', 'l', 'o']

const namesSet = new Set(['a', 'b'])
Array.from(namesSet) // ['a', 'b']

如果参数是一个真正的数组,Array.from会返回一个一模一样的新数组。

Array.from([1, 2, 3])
// [1, 2, 3]

扩展运算符(...)也可以将某些数据结构转为数组。

// arguments对象
function foo() {
  // 扩展运算符,效果和Array.from一样
  const args = [...arguments]
}

Array.from方法还支持类似数组的对象。所谓类似数组的对象,本质特征只有一点,即必须有length属性。因此,任何有length
属性的对象,都可以通过Array.from方法转为数组,而此时扩展运算符就无法转换。

Array.from({ length: 3 })
// [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

Array.from返回了一个具有三个成员的数组,每个位置的值都是undefined。扩展运算符转换不了这个对象

对于还没有部署该方法的浏览器,可以用Array.prototype.slice方法替代。

// 兼容存在Array.from情况
const toArray = (() =>
  Array.from ? Array.from : obj => [].slice.call(obj)
)()

Array.from还可以接受第二个参数,作用类似于数组的map方法,用来对每个元素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值放入返回的数组。

Array.from(arrayLike, x => x * x)
// 等同于
Array.from(arrayLike).map(x => x * x)

Array.from([1, 2, 3], x => x * x)
// [1, 4, 9]

Array.from()可以将各种值转为真正的数组,并且还提供map
功能。这实际上意味着,只要有一个原始的数据结构,你就可以先对它的值进行处理,然后转成规范的数组结构,进而就可以使用数量众多的数组方法。

Array.from({ length: 2 }, () => 'jack')
// ['jack', 'jack']

上面代码中,Array.from的第一个参数指定了第二个参数运行的次数。这种特性可以让该方法的用法变得非常灵活。

Array.from()的另一个应用是,将字符串转为数组,然后返回字符串的长度。因为它能正确处理各种 Unicode 字符,可以避免
JavaScript 将大于\uFFFFUnicode 字符,算作两个字符的 bug

function countSymbols(string) {
  return Array.from(string).length
}

Array.of()

Array.of()方法用于将一组值,转换为数组。

Array.of(3, 11, 8) // [3,11,8]
Array.of(3) // [3]
Array.of(3).length // 1

弥补数组构造函数Array()的不足。因为参数个数的不同,会导致Array()的行为有差异。

Array() // []
Array(3) // [, , ,]
Array(3, 11, 8) // [3, 11, 8]

Array()方法没有参数、一个参数、三个参数时,返回的结果都不一样。

  • 只有当参数个数不少于 2 个时,Array()才会返回由参数组成的新数组。
  • 参数只有一个正整数时,实际上是指定数组的长度。

Array.of()基本上可以用来替代Array()new Array(),并且不存在由于参数不同而导致的重载,行为非常统一。

Array.of() // []
Array.of(undefined) // [undefined]
Array.of(1) // [1]
Array.of(1, 2) // [1, 2]

Array.of()总是返回参数值组成的数组。如果没有参数,就返回一个空数组。

Array.of()方法可以用下面的代码模拟实现。

function ArrayOf() {
  // arguments 参数数组
  return [].slice.call(arguments)
}

copyWithin()

数组实例的copyWithin()方法,在当前数组内部,将指定位置的成员复制到其他位置(会覆盖原有成员),然后返回当前数组。也就是说,使用这个方法,会修改当前数组。

Array.prototype.copyWithin(target, start = 0, end = this.length)

接受三个参数:

  • target(必需):从该位置开始替换数据。如果为负值,表示倒数。
  • start(可选):从该位置开始读取数据,默认为 0。如果为负值,表示从末尾开始计算。
  • end(可选):到该位置前停止读取数据,默认等于数组长度。如果为负值,表示从末尾开始计算。
[1, 2, 3, 4, 5].copyWithin(0, 3)
// [4, 5, 3, 4, 5]

// 将3号位复制到0号位
[1, 2, 3, 4, 5].copyWithin(0, 3, 4)
// [4, 2, 3, 4, 5]

// -2相当于3号位,-1相当于4号位
[1, 2, 3, 4, 5].copyWithin(0, -2, -1)
// [4, 2, 3, 4, 5]

// 将3号位复制到0号位
[].copyWithin.call({length: 5, 3: 1}, 0, 3)
// {0: 1, 3: 1, length: 5}

// 将2号位到数组结束,复制到0号位
let i32a = new Int32Array([1, 2, 3, 4, 5]);
i32a.copyWithin(0, 2);
// Int32Array [3, 4, 5, 4, 5]

// 对于没有部署 TypedArray 的 copyWithin 方法的平台
// 需要采用下面的写法
[].copyWithin.call(new Int32Array([1, 2, 3, 4, 5]), 0, 3, 4);
// Int32Array [4, 2, 3, 4, 5]

find() VS findIndex()

数组实例的find
方法,用于找出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组成员。它的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所有数组成员依次执行该回调函数,直到找出第一个返回值为true
的成员,然后返回该成员。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成员,则返回undefined

[1, 4, -5, 10].find(n => n < 0)
// -5

  [1, 5, 10, 15].find((value, index, arr) => {
    return value > 9
  }) // 10

find方法的回调函数可以接受三个参数,依次为当前的值、当前的位置和原数组。

数组实例的findIndex方法的用法与find方法非常类似,返回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组成员的位置
,如果所有成员都不符合条件,则返回-1

// 返回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组成员的位置
[1, 5, 10, 15].findIndex((value, index, arr) => {
  return value > 9
}) // 2

两个方法都可以接受第二个参数,用来绑定回调函数的this对象。

// 回调函数中的this对象指向person对象。
function f(v) {
  return v > this.age
}

const person = { name: 'John', age: 20 };
[10, 12, 26, 15].find(f, person) // 26

另外,两个方法都可以发现NaN,弥补了数组的indexOf方法的不足

[Number.NaN].indexOf(Number.NaN)
// -1

  [Number.NaN].findIndex(y => Object.is(Number.NaN, y))
// 0

indexOf方法无法识别数组的NaN成员,但是findIndex方法可以借助Object.is方法做到。

fill()

fill方法使用给定值,填充一个数组。

['a', 'b', 'c'].fill(7)
// [7, 7, 7]

Array.from({ length: 3 }).fill(7)
// [7, 7, 7]

数组中已有的元素,会被全部抹去。

// fill方法还可以接受第二个和第三个参数
// startIndex指定填充的起始位置
// endIndex指定填充的结束位置
fill(value, startIndex, endIndex)

  ['a', 'b', 'c'].fill(7, 1, 2)
// ['a', 7, 'c']

如果填充的类型为对象,那么被赋值的是同一个内存地址的对象,而不是深拷贝对象。

let arr = new Array(3).fill({name: "Mike"});
arr[0].name = "Ben";
arr
// [{name: "Ben"}, {name: "Ben"}, {name: "Ben"}]

let arr = new Array(3).fill([]);
arr[0].push(5);
arr
// [[5], [5], [5]]

entries()、keys() 、 values()

ES6 提供三个新的方法,用于遍历数组

  • entries() 对键值对的遍历。
  • keys() 对键名的遍历
  • values() 对键值的遍历

都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Iterator】,可以用for...of循环进行遍历

for (const index of ['a', 'b'].keys()) {
  console.log(index)
}
// 0
// 1

for (const elem of ['a', 'b'].values()) {
  console.log(elem)
}
// 'a'
// 'b'

for (const [index, elem] of ['a', 'b'].entries()) {
  console.log(index, elem)
}
// 0 "a"
// 1 "b"

如果不使用for...of循环,可以手动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进行遍历。

const letter = ['a', 'b', 'c']
const entries = letter.entries()
console.log(entries.next().value) // [0, 'a']
console.log(entries.next().value) // [1, 'b']
console.log(entries.next().value) // [2, 'c']

includes()

Array.prototype.includes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某个数组是否包含给定的值.

[1, 2, 3].includes(2) // true
  [1, 2, 3].includes(4) // false
  [1, 2, Number.NaN].includes(Number.NaN) // true

与字符串的includes方法类似。ES2016 引入了该方法。

[1, 2, 3].includes(3, 3); // false
[1, 2, 3].includes(3, -1) // true

第二个参数表示搜索的起始位置,默认为0。如果第二个参数为负数,则表示倒数的位置,如果这时它大于数组长度(比如第二个参数为-4,但数组长度为3),则会重置为从0开始。

通常使用数组的indexOf法,也能检查是否包含某个值。

if (arr.includes(el)) {
  // ...
}

indexOf方法有两个缺点:

  • 不够语义化,它的含义是找到参数值的第一个出现位置,要去比较是否不等于-1,表达起来不够直观
  • 内部使用严格相等运算符(===)进行判断,这会导致对NaN的误判。
// indexof存在NaN误判
[Number.NaN].indexOf(Number.NaN)
// -1

// includes正常
  [Number.NaN].includes(Number.NaN)
// true

类似功能替代方案:

const contains = (() =>
  Array.prototype.includes
    ? (arr, value) => arr.includes(value)
    : (arr, value) => arr.includes(value)
)()
contains(['foo', 'bar'], 'baz') // => false

MapSet 数据结构有一个has方法,需要注意与includes区分。

  • Map 结构的has方法,是用来查找键名的,比如Map.prototype.has(key)、WeakMap.prototype.has(key)、Reflect.has(target,
    propertyKey)。
  • Set 结构的has方法,是用来查找值的,比如Set.prototype.has(value)、WeakSet.prototype.has(value)。

flat()、flatMap()

数组的成员有时还是数组,Array.prototype.flat()用于将嵌套的数组“拉平”,变成一维的数组。该方法返回一个新数组,对原数据没有影响。

// flat()方法将子数组的成员取出来,添加在原来的位置。
[1, 2, [3, 4]].flat()
// [1, 2, 3, 4]

flat()默认只会“拉平”一层,如果想要“拉平”多层的嵌套数组,可以将flat()方法的参数写成一个整数,表示想要拉平的层数,默认为1。

// 默认拉平一层
[1, 2, [3, [4, 5]]].flat()
// [1, 2, 3, [4, 5]]

// 拉平嵌套两层得嵌套数组
  [1, 2, [3, [4, 5]]].flat(2)
// [1, 2, 3, 4, 5]

如果不管有多少层嵌套,都要转成一维数组,可以用Infinity关键字作为参数。

// 不管有多少层嵌套,都要转成一维数组
[1, [2, [3]]].flat(Infinity)
// [1, 2, 3]

如果原数组有空位,flat()方法会跳过空位。

[1, 2, , 4, 5].flat()
// [1, 2, 4, 5]

flatMap()方法对原数组的每个成员执行一个函数(相当于执行Array.prototype.map()),然后对返回值组成的数组执行flat()
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新数组,不改变原数组。

// 相当于 [[2, 4], [3, 6], [4, 8]].flat()
[2, 3, 4].flatMap(x => [x, x * 2])
// [2, 4, 3, 6, 4, 8]

flatMap()只能展开一层数组

// 相当于 [[[2]], [[4]], [[6]], [[8]]].flat()
[1, 2, 3, 4].flatMap(x => [[x * 2]])
// [[2], [4], [6], [8]]

上面代码中,遍历函数返回的是一个双层的数组,但是默认只能展开一层,因此flatMap()返回的还是一个嵌套数组。

flatMap()方法的参数是一个遍历函数,可以接受三个参数

  • 当前数组成员
  • 当前数组成员的位置(从零开始)
  • 原数组

arr.flatMap(function callback(currentValue[, index[, array]]) {
  // ...
}[, thisArg])

flatMap()方法还可以有第二个参数,用来绑定遍历函数里面的this

数组的空位

数组的空位指,数组的某一个位置没有任何值。比如,Array构造函数返回的数组都是空位。

// 返回具有 3 个空位的数组。
Array(3) // [, , ,]

空位不是undefined,一个位置的值等于undefined,依然是有值的。空位是没有任何值,in运算符可以说明这一点。

// 数组的 0 号位置是有值的
0 in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 true

// 数组的 0 号位置没有值
0 in [, , ,] // false

ES5和ES6中空位的区别比较可以参考:
https://es6.ruanyifeng.com/#docs/array#数组的空位

扩展运算符

扩展运算符(spread)是三个点(...),可以将数组转为用逗号分隔的参数序列

console.log(...[1, 2, 3])
// 输出 1 2 3

console.log(1, ...[2, 3, 4], 5)
// 输出 1 2 3 4 5

可以用在函数调用这样的场景下

function push(arr, ...items) {
  // 数组中添加元素
  arr.push(...items)
}

function add(x, y) {
  return x + y
}

// 定于参数
const num = [4, 22]

// 调用

add(...num)

// 输出26

从上面的代码例子中可以看出,arr.push(...items)和add(...num)都是函数的调用,也都可以使用扩展运算符,将数组变为参数序列

// 表达式
const arr = [
  ...(x > 0 ? ['a'] : []),
  'b'
]

// 如上,扩展运算符是空数组,则不产生任何效果
console.log([...[], 1])
// [1]

替代数组的apply()方法

apply()方法可以将数组转为函数的参数

// ES5
function f(x, y, z) {
  // ...
}

const arg = [0, 1, 2]

// 利用apply方法

f.apply(null, args)

// 而ES6中可以

f(...arg)

类似的也可以

// ES5

Math.max.apply(null, [1, 2, 3])

// ES6
Math.max(...[1, 2, 3])

// 上面个两个等价于

Math.max(1, 2, 3)

类似也可以实现元素添加数组到尾部

const arr1 = [0, 1, 2]
const arr2 = [3, 4, 5]

// ES5 (apply()劫持属性)
Array.prototype.push.apply(arr1, arr2)

// 特别注意:Array的原型链上的push方法不能直接使用数组,需要用apply方法劫持变通

// ES6
arr1.push(...arr2)

简单应用

合并数组

let arr1=['a','b']
let arr2=['c']
let arr3=['d','e']
// ES5
[1,2].concat(more)
// eg
arr1.concat(arr2,arr3)
// 输出 ['a','b','c','d','e']

// ES6
[1,2,...more]
// eg:
[...arr1,...arr2,...arr3]
// 输出 ['a','b','c','d','e']

解构赋值

与解构赋值的结合,可以帮助生成数组

// ES5
const a = list[0]
const rest = list.slice(1)

// ES6 例如:
// [a,...rest]= list

const [first, ...rest] = [1, 2, 3, 4, 5]

// 输出:1
console.log(first)
// 输出:[2,3,4,5]
console.log(rest)

函数的返回值

在Javascript中,函数只能返回一个值,如果需要返回多个值,就通过返回对象或者数组来实现,拓展运算符提供了相对应的变通方法

const fields = readDateFields(database)

// 间数据构造传入构造函数Date(),获取新值
const d = new Date(...fields)

字符串

[...'hello']
// ['h','e','l','l','o']

对象

对象(object)是 JavaScript 最重要的数据结构

属性的简洁表示法

ES6 允许在大括号里面,直接写入变量和函数,作为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 属性名就是变量名, 属性值就是变量值
const foo = 'bar';
const baz = {foo};
baz // {foo: "bar"}

// 等同于
const baz = {foo: foo};

除了属性简写,方法也可以简写。

function test(x, y) {
  return {x, y};
}

// 等同于
function test(x, y) {
  return {x: x, y: y};
}

test(1, 2) // Object {x: 1, y: 2}

const fc = {
  method() {
    return "Hello!";
  }
};

// 等同于
const fc = {
  method: function () {
    return "Hello!";
  }
};

CommonJS 模块输出一组变量,就非常合适使用简洁写法。

let ms = {}

function getItem(key) {
  return key in ms ? ms[key] : null
}

function setItem(key, value) {
  ms[key] = value
}

function clear() {
  ms = {}
}

module.exports = { getItem, setItem, clear }
// 等同于
module.exports = {
  getItem,
  setItem,
  clear
}

属性的赋值器(setter)和取值器(getter),事实上也是采用这种写法。

const cart = {
  // 属性
  _wheels: 4,

  // 取值器
  get wheels() {
    return this._wheels
  },
  // 赋值器
  set wheels(value) {
    if (value < this._wheels) {
      throw new Error('数值太小了!')
    }
    this._wheels = value
  }
}

注意,简写的对象方法不能用作构造函数,会报错

const obj = {
  test() {
    this.foo = 'bar'
  }
}
new obj.test() // 报错

上面代码中,test是一个简写的对象方法,所以obj.test不能当作构造函数使用。

属性名表达式

JavaScript 定义对象属性的两种方法

// 方法一:直接用标识符作为属性名
obj.foo = true

// 方法二:用表达式作为属性名
obj['a' + 'bc'] = 123

如果使用字面量方式定义对象(使用大括号),在 ES5 中只能使用方法一(标识符)定义属性。

const obj = {
  foo: true,
  abc: 123
}

ES6 允许字面量定义对象时,用方法二(表达式)作为对象的属性名,即把表达式放在方括号内。

const propKey = 'foo'

const obj = {
  [propKey]: true,
  ['a' + 'bc']: 123
}

表达式还可以用于定义方法名。

const obj = {
  ['h' + 'ello']() {
    return 'hi'
  }
}

obj.hello() // hi

注意,属性名表达式与简洁表示法,不能同时使用,会报错。

// 报错
const foo = 'bar';
const bar = 'abc';

// 错误写法
// const baz = {
//   [foo]
// };

// 正确
const foo = 'bar';
const baz = {[foo]: 'abc'};

注意,属性名表达式如果是一个对象,默认情况下会自动将对象转为字符串[object Object]

const keyA = { a: 1 }
const keyB = { b: 2 }

const myObject = {
  [keyA]: 'valueA',
  [keyB]: 'valueB'
}

myObject // Object {[object Object]: "valueB"}

方法的 name 属性

函数的name属性,返回函数名。对象方法也是函数,因此也有name属性。

const person = {
  sayName() {
    console.log('hello!')
  },
}

// 方法的name属性返回函数名(即方法名)
person.sayName.name // "sayName"

如果对象的方法使用了取值函数(getter)和存值函数(setter),则name属性不是在该方法上面,而是该方法的属性的描述对象的get
set属性上面,返回值是方法名前加上getset

const obj = {
  get foo() {
  },
  set foo(x) {
  }
}

obj.foo.name
//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name' of undefined

const descriptor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obj, 'foo')

descriptor.get.name // "get foo"
descriptor.set.name // "set foo"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方法,返回某个对象属性的描述对象( descriptor )。

有两种特殊情况:

  • bind方法创造的函数,name属性返回bound加上原函数的名字

  • Function构造函数创造的函数,name属性返回anonymous

(new Function()).name // "anonymous"

const doSomething = function () {
  // ...
}
doSomething.bind().name // "bound doSomething"

如果对象的方法是一个 Symbol 值,那么name属性返回的是这个 Symbol 值的描述。

const key1 = Symbol('description')
const key2 = Symbol()
const obj = {
  [key1]() {
  },
  [key2]() {
  },
}
obj[key1].name // "[description]"

// 没有Symbol描述,为空字符串
obj[key2].name // ""

属性的可枚举性和遍历

可枚举性

对象的每个属性都有一个描述对象(Descriptor),用来控制该属性的行为。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方法可以获取该属性的描述对象。

const obj = { foo: 123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obj, 'foo')

// 详细对象
//  {
//    value: 123,
//    writable: true,
//    enumerable: true,
//    configurable: true
//  }

描述对象的enumerable属性,称为“可枚举性”,如果该属性为false,就表示某些操作会忽略当前属性。

目前,有四个操作会忽略enumerablefalse的属性

  • for...in循环:只遍历对象自身的和继承的可枚举的属性。
  • Object.keys():返回对象自身的所有可枚举的属性的键名。
  • JSON.stringify():只串行化对象自身的可枚举的属性。
  • Object.assign(): 忽略enumerablefalse的属性,只拷贝对象自身的可枚举的属性。【ES6新增】

只有for...in会返回继承的属性,其他三个方法都会忽略继承的属性,只处理对象自身的属性。

实际上,引入“可枚举”(enumerable)这个概念的最初目的,就是让某些属性可以规避掉for...in操作,不然所有内部属性和方法都会被遍历到。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Object.prototype, 'toString').enumerable
// false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 'length').enumerable
// false

对象原型的toString方法,以及数组的length属性,就通过“可枚举性”,从而避免被for...in遍历到。

ES6 规定,所有 Class 的原型的方法都是不可枚举的。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class {
  foo() {
  }
}.prototype, 'foo').enumerable
// false

总的来说,操作中引入继承的属性会让问题复杂化,大多数时候,只关心对象自身的属性。所以,尽量不要用for...in
循环,而用Object.keys()代替。

属性的遍历

ES6 一共有 5 种方法可以遍历对象的属性

  • for...in
  • Object.keys(obj)
  •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Obj)
  •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obj)
  • Reflect.ownKeys(obj)
for...in

for...in循环遍历对象自身的和继承的可枚举属性(不含 Symbol属性)。

Object.keys(obj)

Object.keys返回一个数组,包括对象自身的(不含继承的)所有可枚举属性(不含 Symbol 属性)的键名。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obj)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返回一个数组,包含对象自身的所有属性(不含 Symbol 属性,但是包括不可枚举属性)的键名。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obj)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返回一个数组,包含对象自身的所有 Symbol 属性的键名。

Reflect.ownKeys(obj)

Reflect.ownKeys返回一个数组,包含对象自身的(不含继承的)所有键名,不管键名是 Symbol 或字符串,也不管是否可枚举。

以上的 5 种方法遍历对象的键名,都遵守同样的属性遍历的次序规则。

  • 首先遍历所有数值键,按照数值升序排列。
  • 其次遍历所有字符串键,按照加入时间升序排列。
  • 最后遍历所有 Symbol 键,按照加入时间升序排列。
// 排序规则:首先是数值属性2和10,其次是字符串属性b和a,最后是 Symbol 属性。
Reflect.ownKeys({ [Symbol()]: 0, b: 0, 10: 0, 2: 0, a: 0 })
// ['2', '10', 'b', 'a', Symbol()]

super 关键字

this关键字总是指向函数所在的当前对象,ES6 新增了另一个类似的关键字super指向当前对象的原型对象

const proto = {
  foo: 'hello'
}

const obj = {
  foo: 'world',
  find() {
    return super.foo
  }
}

Object.setPrototypeOf(obj, proto)

// 对象obj.find()方法之中,通过super.foo引用了原型对象proto的foo属性。
obj.find() // "hello"

注意:Object.setPrototypeOf(),为现有对象设置原型,返回一个新对象,接收两个参数:

  • 第一个是现有对象
  • 第二是原型对象。

注意,super关键字表示原型对象时,只能用在对象的方法之中,用在其他地方都会报错。

// 报错
const obj = {
  foo: super.foo
}

// 报错
const obj = {
  foo: () => super.foo
}

// 报错
const obj = {
  foo: function () {
    return super.foo
  }
}

上面三种super的用法都会报错,因为对于 JavaScript 引擎来说,这里的super都没有用在对象的方法之中。第一种写法是super
用在属性里面,第二种和第三种写法是super用在一个函数里面,然后赋值给foo属性。目前,只有对象方法的简写法可以让 JavaScript
引擎确认,定义的是对象的方法。

JavaScript 引擎内部,super.foo等同于Object.getPrototypeOf(this).foo(属性)
Object.getPrototypeOf(this).foo.call(this)(方法)。

const proto = {
  x: 'hello',
  foo() {
    console.log(this.x)
  },
}

const obj = {
  x: 'world',
  foo() {
    super.foo()
  }
}

Object.setPrototypeOf(obj, proto)

obj.foo() // "world"

上面代码中,super.foo指向原型对象protofoo方法,但是绑定的this却还是当前对象obj,因此输出的就是world

链判断运算符

如果读取对象内部的某个属性,往往需要判断一下该对象是否存在

// 错误的写法
const firstName = message.body.user.firstName;

// 正确的写法
const firstName = (message
  && message.body
  && message.body.user
  && message.body.user.firstName) || 'default';

上面例子中,firstName属性在对象的第四层,所以需要判断四次,每一层是否有值。

三元运算符?:也常用于判断对象是否存在。

const fooInput = myForm.querySelector('input[name=foo]')
const fooValue = fooInput ? fooInput.value : undefined

这样的层层判断非常麻烦,ES2020 引入了“链判断运算符”(optional chaining operator)?.,简化上面的写法。

const firstName = message?.body?.user?.firstName || 'default'
const fooValue = myForm.querySelector('input[name=foo]')?.value

上面代码使用了?.运算符,直接在链式调用的时候判断,左侧的对象是否为nullundefined
。如果是的,就不再往下运算,而是返回undefined

// 判断对象方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立即执行
iterator.return?.()

iterator.return如果有定义,就会调用该方法,否则iterator.return直接返回undefined,不再执行?.后面的部分。

if (myForm.checkValidity?.() === false) {
  // 表单校验失败
  return;
}

链判断运算符有三种用法:

  • obj?.prop : 对象属性
  • obj?.[expr] : 同上
  • func?.(...args) : 函数或对象方法的调用
a?.b
// 等同于
a == null ? undefined : a.b

a?.[x]
// 等同于
a == null ? undefined : a[x]

a?.b()
// 等同于
a == null ? undefined : a.b()

a?.()
// 等同于
a == null ? undefined : a()

特别注意后两种形式,如果a?.b()里面的a.b不是函数,不可调用,那么a?.b()是会报错的。a?.()也是如此,如果a不是null
undefined,但也不是函数,那么a?.()会报错。

使用链判断运算符,有几个注意点:

  • 短路机制
  • delete运算符
  • 括号的影响
  • 报错场合
  • 右侧不得为十进制数值

短路机制

?.运算符相当于一种短路机制,只要不满足条件,就不再往下执行。链判断运算符一旦为真,右侧的表达式就不再求值。

delete 运算符

delete a?.b
// 等同于
a == null ? undefined : delete a.b

如果a是undefinednull,会直接返回undefined,而不会进行delete运算

括号的影响

如果属性链有圆括号,链判断运算符对圆括号外部没有影响,只对圆括号内部有影响。

(a?.b).c
// 等价于
(a == null ? undefined : a.b).c

一般来说,使用?.运算符的场合,不应该使用圆括号。

报错场合

以下写法是禁止的,会报错。

// 构造函数
new a?.()
new a?.b()

// 链判断运算符的右侧有模板字符串
// a?.`{b}`
// a?.b`{c}`

// 链判断运算符的左侧是 super
super?.()
super?.foo

// 链运算符用于赋值运算符左侧
// a?.b = c

右侧不得为十进制数值

为了保证兼容以前的代码,允许foo?.3:0被解析成foo ? .3 : 0,因此规定如果?.后面紧跟一个十进制数字,那么?.
不再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运算符,而会按照三元运算符进行处理,也就是说,那个小数点会归属于后面的十进制数字,形成一个小数。

Null 判断运算符

读取对象属性的时候,如果某个属性的值是nullundefined,有时候需要为它们指定默认值。常见做法是通过||运算符指定默认值。

const headerText = response.settings.headerText || 'Hello, world!'
const animationDuration = response.settings.animationDuration || 300
const showSplashScreen = response.settings.showSplashScreen || true

开发者的原意是,只要属性的值为null或undefined,默认值就会生效,但是属性的值如果为空字符串或false或0,默认值也会生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ES2020 引入了一个新的 Null 判断运算符??

行为类似||,但是只有运算符左侧的值为nullundefined时,才会返回右侧的值。

这个运算符的一个目的,就是跟链判断运算符?.配合使用,为null或undefined的值设置默认值。

const animationDuration = response.settings?.animationDuration ?? 300

这个运算符很适合判断函数参数是否赋值。

function Component(props) {
  const enable = props.enabled ?? true
  // …
}

对象新增方法

  • Object.is()
  • Object.assign()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s()
  • __proto__属性,Object.setPrototypeOf(),Object.getPrototypeOf()
  • Object.keys(),Object.values(),Object.entries()
  • Object.fromEntries()

Object.is()

ES5 比较两个值是否相等,只有两个运算符:相等运算符(==)和严格相等运算符(===

  • 相等运算符(==)会自动转换数据类型
  • 严格相等运算符(===)的NaN不等于自身

ES6 提出“Same-value equality”(同值相等)算法,在所有环境中,只要两个值是一样的,它们就应该相等。

Object.is()用来比较两个值是否严格相等,与严格比较运算符(===)的行为基本一致。

Object.is('foo', 'foo')
// true
Object.is({}, {})
// false

不同之处只有两个:

  • Object.is()+0不等于-0
  • Object.is()NaN等于自身
+0 === -0 // true
Number.NaN === Number.NaN // false

Object.is(+0, -0) // false
Object.is(Number.NaN, Number.NaN) // true

类似功能实现:

// 实现 Object.is()功能
Object.defineProperty(Object, 'is', {
  value(x, y) {
    if (x === y) {
      // 针对+0 不等于 -0的情况
      return x !== 0 || 1 / x === 1 / y
    }
    // 针对NaN的情况
    return x !== x && y !== y
  },
  configurable: true,
  enumerable: false,
  writable: true
})

Object.assign()

Object.assign()方法用于对象的合并,将源对象(source)的所有可枚举属性,复制到目标对象(target)。

const target = { a: 1 }

const source1 = { b: 2 }
const source2 = { c: 3 }

Object.assign(target, source1, source2)
target // {a:1, b:2, c:3}

Object.assign()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目标对象,后面的参数都是源对象。

注意,如果目标对象与源对象有同名属性,或多个源对象有同名属性,则后面的属性会覆盖前面的属性。

const target = { a: 1, b: 1 }

const source1 = { b: 2, c: 2 }
const source2 = { c: 3 }

Object.assign(target, source1, source2)
target // {a:1, b:2, c:3}

如果只有一个参数,Object.assign()会直接返回该参数。

const obj = { a: 1 }
Object.assign(obj) === obj // true

如果该参数不是对象,则会先转成对象,然后返回。

typeof Object.assign(2) // "object"

由于undefinednull无法转成对象,所以如果它们作为参数,就会报错。

Object.assign(undefined) // 报错
Object.assign(null) // 报错

如果非对象参数出现在源对象的位置(即非首参数),那么处理规则有所不同。首先,这些参数都会转成对象,如果无法转成对象,就会跳过。这意味着,如果undefined
null不在首参数,就不会报错。

const obj = { a: 1 }
Object.assign(obj, undefined) === obj // true
Object.assign(obj, null) === obj // true

其他类型的值(即数值、字符串和布尔值)不在首参数,也不会报错。

除了字符串会以数组形式,拷贝入目标对象,其他值都不会产生效果。

const v1 = 'abc'
const v2 = true
const v3 = 10

const obj = Object.assign({}, v1, v2, v3)
console.log(obj) // { "0": "a", "1": "b", "2": "c" }

只有字符串合入目标对象(以字符数组的形式),数值和布尔值都会被忽略。因为只有字符串的包装对象,会产生可枚举属性。

Object(true) // {[[PrimitiveValue]]: true}
Object(10) //  {[[PrimitiveValue]]: 10}
Object('abc') // {0: "a", 1: "b", 2: "c", length: 3, [[PrimitiveValue]]: "abc"}

布尔值数值字符串分别转成对应的包装对象,可以看到它们的原始值都在包装对象的内部属性[[PrimitiveValue]]
上面,这个属性是不会被Object.assign()拷贝的。只有字符串的包装对象,会产生可枚举的实义属性,那些属性则会被拷贝。

Object.assign()拷贝的属性是有限制的

  • 只拷贝源对象的自身属性
  • 不拷贝继承属性
  • 不拷贝不可枚举的属性(enumerable: false)。
Object.assign({ b: 'c' }, Object.defineProperty({}, 'invisible', {
  enumerable: false,
  value: 'hello'
}))

// Object.assign()要拷贝的对象只有一个不可枚举属性invisible,这个属性没有被拷贝进去。
// { b: 'c' }

属性名为 Symbol 值的属性,也会被Object.assign()拷贝。

Object.assign({ a: 'b' }, { [Symbol('c')]: 'd' })
// { a: 'b', Symbol(c): 'd' }

需要注意

  • 浅拷贝

Object.assign()方法实行的是浅拷贝,而不是深拷贝。
如果源对象某个属性的值是对象,那么目标对象拷贝得到的是这个对象的引用

const obj1 = { a: { b: 1 } }
const obj2 = Object.assign({}, obj1)

// obj1.a.b的任何变化,都会反映到obj2.a.b上面。
obj1.a.b = 2
obj2.a.b // 2
  • 同名属性的替换

对于这种嵌套的对象,一旦遇到同名属性,Object.assign()的处理方法是替换,而不是添加。

一些函数库提供Object.assign()的定制版本(比如 Lodash_.defaultsDeep()方法),可以得到深拷贝的合并。

  • 数组的处理

Object.assign()可以用来处理数组,但是会把数组视为对象。

Object.assign([1, 2, 3], [4, 5])
// [4, 5, 3]

上面代码中,Object.assign()把数组视为属性名为 0、1、2 的对象,因此源数组的 0 号属性4覆盖了目标数组的 0 号属性1。

  • 取值函数的处理

Object.assign()只能进行值的复制,如果要复制的值是一个取值函数,那么将求值后再复制

const source = {
  get foo() {
    return 1
  }
}
const target = {}

Object.assign(target, source)
// { foo: 1 }

上面代码中,source对象的foo属性是一个取值函数,Object.assign()不会复制这个取值函数,只会拿到值以后,将这个值复制过去。

常见用途

  • 为对象添加属性
// 将x属性和y属性添加到Point类的对象实例。
class Point {
  constructor(x, y) {
    Object.assign(this, { x, y })
  }
}
  • 为对象添加方法
Object.assign(SomeClass.prototype, {
  someMethod(arg1, arg2) {
    // ···
  },
  anotherMethod() {
    // ···
  }
})

// 等同于下面的写法
SomeClass.prototype.someMethod = function (arg1, arg2) {
// ···
}
SomeClass.prototype.anotherMethod = function () {
// ···
}
  • 克隆对象
function clone(origin) {
  return Object.assign({}, origin)
}

采用这种方法克隆,只能克隆原始对象自身的值,不能克隆它继承的值

如果想要保持继承链,可以采用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clone(origin) {
  const originProto = Object.getPrototypeOf(origin)

  return Object.assign(Object.create(originProto), origin)
}

Object.create()和new object()和{}的区别

  • 合并多个对象
// 将多个对象合并到某个对象
const merge =
  (target, ...sources) => Object.assign(target, ...sources);

// 对一个空对象合并,合并后返回一个新对象
const merge =
  (...sources) => Object.assign({}, ...sources);
  • 为属性指定默认值
const DEFAULTS = {
  logLevel: 0,
  outputFormat: 'html'
}

function processContent(options) {
  options = Object.assign({}, DEFAULTS, options)
  console.log(options)
  // ...
}

上面代码中

  • DEFAULTS对象是默认值
  • options对象是用户提供的参数。

Object.assign()方法将DEFAULTSoptions合并成一个新对象,如果两者有同名属性,则options的属性值会覆盖DEFAULTS的属性值。

注意,由于存在浅拷贝的问题,DEFAULTS对象和options
对象的所有属性的值,最好都是简单类型,不要指向另一个对象。否则,DEFAULTS对象的该属性很可能不起作用。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s()

ES5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方法会返回某个对象属性的描述对象(descriptor

ES2017 引入了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s()方法,返回指定对象所有自身属性(非继承属性)的描述对象。

// 相关实现
function getOwnPropertyDescriptors(obj) {
  const result = {}
  for (const key of Reflect.ownKeys(obj)) {
    result[key]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obj, key)
  }
  return result
}

getOwnPropertyDescriptors该方法的引入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Object.assign()无法正确拷贝get属性和set属性的问题。

const source = {
  set foo(value) {
    console.log(value)
  }
}

const target1 = {}
Object.assign(target1, source)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target1, 'foo')
// { value: undefined,
//   writable: true,
//   enumerable: true,
//   configurable: true }

上面代码中,source对象的foo属性的值是一个赋值函数,Object.assign方法将这个属性拷贝给target1
对象,结果该属性的值变成了undefined
这是因为Object.assign方法总是拷贝一个属性的值,而不会拷贝它背后的赋值方法或取值方法。

这时,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s()方法配合Object.defineProperties()方法,就可以实现正确拷贝。

const source = {
  set foo(value) {
    console.log(value)
  }
}

const target2 = {}
Object.defineProperties(target2,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s(source))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target2, 'foo')
// { get: undefined,
//   set: [Function: set foo],
//   enumerable: true,
//   configurable: true }

// 抽象成函数
function shallowMerge(target, source) {
  return Object.defineProperties(
    target,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s(source)
  )
}

proto属性,Object.setPrototypeOf(),Object.getPrototypeOf()

JavaScript 语言的对象继承是通过原型链实现的。ES6 提供了更多原型对象的操作方法

proto属性

__proto__属性(前后各两个下划线),用来读取或设置当前对象的原型对象(prototype)。目前,所有浏览器(包括 IE11)都部署了这个属性。

// es5 的写法
const obj = {
  method: function () {
    // ...
  }
};
obj.__proto__ = someOtherObj;

// es6 的写法
var obj = Object.create(someOtherObj);
obj.method = function () {
  // ...
};

可以使用

  • Object.setPrototypeOf()(写操作)
  • Object.getPrototypeOf()(读操作)
  • Object.create()(生成操作)

代替实现。

实现上,__proto__调用的是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Object.defineProperty(Object.prototype, '__proto__', {
  get() {
    const _thisObj = Object(this)
    return Object.getPrototypeOf(_thisObj)
  },
  set(proto) {
    if (this === undefined ||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
    }
    if (!isObject(this)) {
      return undefined
    }
    if (!isObject(proto)) {
      return undefined
    }
    const status = Reflect.setPrototypeOf(this, proto)
    if (!status) {
      throw new TypeError()
    }
  },
})

function isObject(value) {
  return Object(value) === value
}

如果一个对象本身部署了__proto__属性,该属性的值就是对象的原型。

Object.getPrototypeOf({ __proto__: null })
// null

Object.setPrototypeOf()

Object.setPrototypeOf方法的作用与__proto__相同,用来设置一个对象的原型对象(prototype),返回参数对象本身,是 ES6
正式推荐的设置原型对象的方法。

// 格式
Object.setPrototypeOf(object, prototype)

// 用法
const o = Object.setPrototypeOf({}, null)

// 等同于
function setPrototypeOf(obj, proto) {
  obj.__proto__ = proto
  return obj
}

很经典的例子:

const proto = {}
const obj = { x: 10 }
Object.setPrototypeOf(obj, proto)

proto.y = 20
proto.z = 40

obj.x // 10
obj.y // 20
obj.z // 40

proto对象设为obj对象的原型,所以从obj对象可以读取proto对象的属性。

如果第一个参数不是对象,会自动转为对象。但是由于返回的还是第一个参数,所以这个操作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Object.setPrototypeOf(1, {}) === 1 // true
Object.setPrototypeOf('foo', {}) === 'foo' // true
Object.setPrototypeOf(true, {}) === true // true

由于undefinednull无法转为对象,所以如果第一个参数是undefinednull,就会报错。

Object.setPrototypeOf(undefined, {})
// TypeError: Object.setPrototypeOf called on null or undefined

Object.setPrototypeOf(null, {})
// TypeError: Object.setPrototypeOf called on null or undefined

Object.getPrototypeOf()

Object.setPrototypeOf方法配套,用于读取一个对象的原型对象。

// 基本使用
Object.getPrototypeOf(obj)

// 原型设置和获取
function User() {
  // ...
}

const user = new User()

Object.getPrototypeOf(user) === User.prototype
// true

Object.setPrototypeOf(user, Object.prototype)
Object.getPrototypeOf(user) === User.prototype
// false

如果参数不是对象,会被自动转为对象。

// 等同于 Object.getPrototypeOf(Number(1))
Object.getPrototypeOf(1)
// Number {[[PrimitiveValue]]: 0}

// 等同于 Object.getPrototypeOf(String('foo'))
Object.getPrototypeOf('foo')
// String {length: 0, [[PrimitiveValue]]: ""}

// 等同于 Object.getPrototypeOf(Boolean(true))
Object.getPrototypeOf(true)
// Boolean {[[PrimitiveValue]]: false}

Object.getPrototypeOf(1) === Number.prototype // true
Object.getPrototypeOf('foo') === String.prototype // true
Object.getPrototypeOf(true) === Boolean.prototype // true

如果参数是undefinednull,它们无法转为对象,所以会报错。

Object.getPrototypeOf(null)
// TypeError: Cannot convert undefined or null to object

Object.getPrototypeOf(undefined)
// TypeError: Cannot convert undefined or null to object

Object.keys(),Object.values(),Object.entries()

Object.keys()

ES5 引入了Object.keys方法,返回一个数组,成员是参数对象自身的(不含继承的)所有可遍历(enumerable)属性的键名。

const obj = { name: 'bob', age: 24 }
Object.keys(obj)
// ["name", "age"]

Object.values()

Object.values方法返回一个数组,成员是参数对象自身的(不含继承的)所有可遍历(enumerable)属性的键值。

const obj = { name: 'bob', age: 24 }
Object.values(obj)
// ["bob", 24]
  • Object.values只返回对象自身的可遍历属性。

  • Object.values会过滤属性名为 Symbol 值的属性。

  • 如果参数不是对象,Object.values会先将其转为对象。* *由于数值和布尔值的包装对象,都不会为实例添加非继承的属性。Object.values会返回空数组。**

Object.entries()

Object.entries()方法返回一个数组,成员是参数对象自身的(不含继承的)所有可遍历(enumerable)属性的键值对数组。

Object.entries的基本用途是遍历对象的属性。

const obj = { one: 1, two: 2 }
for (const [k, v] of Object.entries(obj)) {
  console.log(
    `${JSON.stringify(k)}: ${JSON.stringify(v)}`
  )
}
// "one": 1
// "two": 2

Object.entries方法的另一个用处是,将对象转为真正的Map结构。

const obj = { name: 'bob', age: 24 }
const map = new Map(Object.entries(obj))
map // Map { name: "bob", age: 24 }

自己实现Object.entries方法,循环遍历

// Generator函数的版本
function entries(obj) {
  for (let key of Object.keys(obj)) {
    yield [key, obj[key]];
  }
}

// 非Generator函数的版本
function entries(obj) {
  let arr = [];
  for (let key of Object.keys(obj)) {
    arr.push([key, obj[key]]);
  }
  return arr;
}

Object.fromEntries()

Object.fromEntries()方法是Object.entries()的逆操作,用于将一个键值对数组转为对象。

Object.fromEntries([
  ['name', 'bob'],
  ['age', 24]
])
// { name: "bob", age: 24 }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键值对的数据结构还原为对象,特别适合将 Map 结构转为对象

// 例一
const entries = new Map([
  ['name', 'bob'],
  ['age', 24]
])

Object.fromEntries(entries)
// { name: "bob", age: 24 }

// 例二
const map = new Map().set('foo', true).set('bar', false)
Object.fromEntries(map)
// { foo: true, bar: false }

该方法的一个用处是配合URLSearchParams对象,将查询字符串转为对象。

// url模块中获取URLSearchParams
const { URLSearchParams } = require('node:url')
Object.fromEntries(new URLSearchParams('name=bob&age=24'))
// { name: "bob", age: 24 }

参考资料